“你这小馋猫,是想我还是想零食了?”
我笑着打趣,随后将手里的东西递给孩子们,大家欢喜的一哄而散去分东西了。
“南辰,以后你人来就行了,不要每次都这么破费。”
院长李景涛笑呵呵地走了出来,拉着我的手一脸欣慰。
“这群孩子比你们那时候要幸福得多,至少在情绪跟物质上得到了很好地满足。”
李景涛颇有些感慨地说道,“而且这些小家伙都很好,学习起来个顶个的认真。”
“知道学习,懂事就好。”
我闻言笑着附和道,“他们的起点比外面的孩子低不少,只有知道自己努力了,才有追上去的可能。”
“李老师,清清呢?”
“小一批的孩子睡了,她正陪着呢。”
李景涛拉着我走进他的办公室,热情地为我沏茶,“我已经让人去叫她了,一会儿过来。”
我点点头,跟院长聊着孤儿院现在的情况。
“你要问现在孤儿院有什么困难,其实还真没有。”
李景涛认真开口,“吃饱穿暖,基础的教资力量也足够,要说唯一美中不足的,可能就是条件还是差了些。”
他掰开手指,将我当作亲人一样推心置腹。
“你看啊,现在孤儿院一共有三十多名孩子,最小的两岁,最大的已经十五岁了。”
“但咱们孤儿院能给出的教育力量只到小学,初中得很勉强。”
“初一初二还行,再往后就教不了了。”
“我是怕,这么耽搁下去,这些孩子随着年龄的长大,知识层面上会被拉开很大一段距离。”
听着院长的话,我不免皱起眉头。
这个问题其实一直存在,而且好多年了都没有得到解决。
没办法,孤儿院是纯粹的公益机构,哪怕有政府每年的补贴,但终归是杯水车薪。
没有盈利手段,就意味着钱只出不进。
正常来讲,十一二岁的孩子就应该上初一了,但孤儿院的孩子有一批在十四五岁,他们不过刚刚涉及初一初二的知识点。
这就导致与外界正常孩子们的差距越来越大。
而且孤儿院的培养,只维持到每个孩子的十八岁。
这个时间点,孩子们只具备初中没毕业的文化水平然后步入社会,能打拼能生存的工作只有苦力活。
翻身,太难。
当然,不排除有些人前来孤儿院领养孩子,这样兴许会让孩子的生活变得好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