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182章
第(1/1)页

天子要作为最优秀的将军、最伟大的英雄,自然就不怕将军功高震主,名望压过天子了。

理论上很完美,可实际上呢?

开国之君有如此能力、声望,倒是常见,如刘邦、刘秀、赵匡胤、李世民、朱元璋……可越往后的天子,就会对战场越陌生。

就算他们自己想去战场上磨砺,百官们也不敢冒这个险。

千金之子,坐不垂堂。

肩负社稷,岂能轻动?

若是战胜了还好,若是战败了呢?若是被俘了呢?

还是别动!别动的好!

哪怕是武德彪悍的大汉,天子也很少亲征——

君不见汉高祖御驾亲征,被匈奴围困在白登,既没有被俘也没有战死,全身而退,依旧深以为耻?

中原文化似乎有个不成文的规矩——没有赢就是耻辱。

不能赢你去干嘛?

丢人啊?

勇气?

你没赢还想让我们夸你有勇气?你出征前不能保证自己必胜你还出发?

若是天子有年长的儿子监国,战死在外也能保证国内权利顺利交接,那倒还好……

没有儿子也没有继承人就敢冲战场上到底是什么心态?!

朱厚照好险是赢了,凯旋而归,但就算这样,文武百官都觉得他荒唐胡闹,西方人却赞颂这样的君主英勇而热爱他?

刘据很难理解——天幕下的观众也很难理解。

这个塞巴斯蒂安一世……

刚亲政、无子嗣,就敢御驾出征??他到底是怎么敢的?!

这西方的臣子不会劝谏吗?

战败撤退时溺死!死时二十四岁!

他身边的亲军呢?!

不能救一下吗??

哪个朝代代入一下,都觉得眼前一黑。

而那西方民众,却希望他一直没死,觉得当国家陷入危机,他会再次归来?

这种待遇,中原的人们一般只寄托在那些胜利者身上……

比如安史之乱时,唐朝人民就疯狂的渴望唐太宗能从昭陵里死而复生。

想不明白……

真是想不明白!

【刘据道:“幸好朱厚照当时是赢了。”

“是啊……”赵忆点了点头:“那种情况下敢自己跑出宫去御驾亲征,他胆子是真的大。”

刘据迟疑道:“……或许,称赞他一句勇敢,也的确不过分吧。”

“也算是明朝一脉相承的传统了。”赵忆道:“后世人夸赞大明一朝,都这么说:不和亲、不割地、不称臣、不赔款,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刘据表情有些生硬:“听起来的确颇具风骨。”

——只是略有拉踩的嫌疑。

虽然不清楚割地、称臣、赔款是哪些朝代,但他们汉……是占了个‘和亲’是吧?】

朱元璋自然心情激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听起来多雄壮啊!

……虽说最好还是不要死吧。

看来后世人没给他丢脸!

一个朝代的风评,既要看是如何开始的,也要看是如何结束的。

比如商朝,虽然商汤讨伐夏桀是“圣明伐无道”,但末代君王商纣却又是个和夏桀齐名的“暴君”,于是千百年来,人们提起商朝,最先想到的只有暴君与妖孽霍乱天下的故事——

虽说《封神演义》是明朝中后期成书的,但关于纣王的传说流传久远,宋元时就有成文的《武王伐纣平话》。

谁会夸奖商朝,觉得商朝好呢?

而如大汉,自刘邦开国,王莽政变,刘秀重开炎汉、又至汉献帝终结,最后由刘备做最后的收尾,可算是体面到了极点。

那大明的末代君王崇祯,若是昏庸不堪,只怕整个朝代,也难以得到一个“君王死社稷”的评价。

第(1/1)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都在看:都叛出宗门了,谁还惯着你们顾修关雪岚江浔天武神帝内娱,重生打造顶流再就业不许糊殷总马甲千千万,夫人撒娇掉一半绝处逢生:我的缅北之路重生表白失败,校花急了周晨唐婉大唐:超时空,闺蜜晋阳小公主!真千金娇又媚,八零京少夜夜求回房顾修关雪岚江浔张小曼洛尘人在截教写日记,通天被玩坏了都叛出宗门了,谁还惯着你们六零:病弱小知青又吐血了!冷漠的看客史上最强废材逆袭陆仁云青瑶废妃重生福蛮多谍战:当商业巨擘的心是红的我有一鼎混沌钟徒弟全成圣,我躺平亿点怎么了?开局桥上救下轻生女,系统激活穿越之旺家赘婿废柴修真记洛尘张小曼张天李吒重回60年代不遗憾不做备胎,乔小姐跟别人官宣了乔杉江昱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