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布政使司。
山东都指挥使司。
两个衙门主官首先收到刘靖和周猛的日常上报,说要出兵剿灭白莲教乱匪。
起初他们并未太在意。
国朝从初定到现在,也不过短短几十年的时间。
前段时间不是在运河边还有匪患,出几个邪教暴乱,再正常不过了。
既然青州左卫已经出兵,那就不用太操心。
自己照例上报就行,说不定到最后还能分点功劳。
当刘靖第二次战报送到时,两个衙门瞬间炸了。
一千多官兵啊,就这么没了?
掌管一省卫所的都指挥使高凤,当即就把战报扔在地上,痛骂周猛是个废物。
怎么打的仗,看对方是教会暴民,就连基本的行军都不会了是吧?
前哨,后卫,统统没有,至于什么侦查,那也是一点不做,就硬着头皮往上撞。
当初周猛被调来时,看着他的战绩,还以为是来了个干将,没想到是这种草包。
关键他死不要紧,现在一点重要情报都没有!
暴民人数有多少?
其中多少是白莲教?
现在都占领了什么地方?
武装情况怎么样?
朝廷对于这些两眼一抹黑,都不知道该怎么应对。
都在济南府的两个衙门主官,布政使并都指挥使赶紧碰头。
二人商议了一下,得出的最终结论。
在不了解具体情况下,以稳妥为主,不求无功,但求无过,不能让局势再烂下去。
山东各大卫所先行警备,不要让暴民扩散。
至于青州府和周边的府县,关闭城门,据守待援,以免暴民趁乱而入,夺取县城。
主要能在野战中消灭一千多官军,还不是溃灭,是几乎全歼,就逃回来几十个老弱病残。
最后他们的兵甲也都落入贼寇之手,大大地增加了暴民的势力。
这种战力已经不是单单山东地方能够独自处理的,需要请示朝廷。
就在济南府的徐闻,比山东的那两个衙门更早得到消息。
得知朱高煦有异动后,暗卫已经在加强在山东的布置。
北京和南京的一些精兵强将都被调过来,散布在了整个山东,以防意外情况的发生。
暴动发生的第二天,暗卫的消息就送到徐闻手上。
他看后只能叹息。
自己已经竭尽所能的改变这个时代,但帝国太过于庞大了。
一个人的力量终归有限,还是不能面面俱到。
这个事件就是典型的官逼民反,哪怕是刨除掉白莲教这个因素,闹出大事来,也是迟早的事情。
而白莲教了不起算个催化剂罢了。
随后对于暴乱的描写,徐闻只是一扫而过。
见惯了战场上的生生死死,他对于眼前这些,都已经脱敏。
他很清楚这些暴民会变成怎样,哪怕是有白莲教参活在里面,也大概率变成一股流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