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升官,只能调去地方各省。
相对徐闻受封太师、辞去兵部尚书一职的震惊。
大家更关心的是旨意中的“另有任用”,那究竟将越国公任用到哪里去?
朝中诸臣有很多推断,徐闻能文能武,既是勋贵,也是皇亲国戚,能适合他的位置太多了。
一时间众说纷纭。
徐华和徐谦也少被人探口风,他们的回答一律是无可奉告。
父亲的事,他们不清楚。
虽然众人很期待,但徐闻下一步任命的消息,就如同石沉大海,再无消息。
旁人也都认为国公爷累了,想休息一段时间。
没人知道,在某个深夜,从国公府的后门驶出一个车队,朝山东而去,消失在夜色之中。
这个没人,不包括远在山东乐安州的汉王朱高煦。
汉王府在北京的明暗各条线,越国公府都是他们的重点关注对象。
不管是后门,还是侧面,正门,各个方面,十二时辰,无死角都有人盯着。
徐闻出京前往山东的消息,以最快的时间送了出去。
坐在马车中的徐闻,也收到了暗卫的回报,汉王探子出动了。
就朱高煦手下的那些暗哨,在暗卫看来,就和小孩子过家家的伪装一样,一眼就能看穿。
应该是朱高炽登基以后,一时应急,不知道从哪里调过来的菜鸟情报人员。
要不是徐闻严令不得打草惊蛇,暗卫早就把这些人连根拔起,现场教同行如何当探子。
而徐闻要的就是今天这个效果。
让朱高煦知道自己的动向,才能镇住他,让他不敢轻举妄动。
安成公主朱月蓉也一同前往。
离开北京后,沿途不同的风景,让她的心情好了不少。
车队一路上前后都有暗卫照应,也没少了汉王府的探子。
说是悄无声息,实际却是大摇大摆的情况下,最终平平安安到达山东境内。
徐闻没有回清平县老家。
而是直奔山东首府济南。
十几年前,他烧掉清平县,已经告别了过往。
此番回乡,只是说辞,徐闻更愿意去济南城享受人生。
那里是他科举发达的起点。
也是他靖难期间立下赫赫功劳的福地。
有不少曾经的故友,住在济南,晚年几个老友相聚,也算人生一桩美事。
在徐闻进入山东境内之时。
乐安州的汉王府中,吵翻了天。
有谋士提议,此刻正是徐闻身边最空虚的时候,应该集中全部力量,除掉他!
如此不仅断了新皇一臂,方便汉王府的后续展开行动。
这话一出口,周围人都离这位谋士远远的。
特别是那些资格比较老的谋士,一副我不认识这货的模样。
汉王朱高煦也忍不住破口大骂:“混账东西!你脑子上面长的那个东西是好看的吗?不会动脑筋?”
“孤知道你刚来王府,想要立功,但好歹花点心思,看一下以前的情报,哪怕是张嘴问一问?也不会提出这么愚蠢的建议?”
“情报上面的东西你是一点不看是吧,徐闻马车周围有两百暗卫,这还是我们能看到的,不知道得有多少,谁敢保证徐闻不会有其他后手!”
这位谋士确实是这周才被人引荐过来。
他嘴上功夫了得,夸夸其谈说得朱高煦心花怒放,当即就决定把人留下。
至少图个开心。
但没想到,此人竟然如此草包,除了那张嘴以外,就没其他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