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国公府传出徐华大婚消息的时候,大家都很惊讶。
这个郑彤究竟是哪个大家闺秀,也没听说有哪个姓郑的朝中大臣和越国公走得近啊!
徐华非越国公嫡子,但长子身份,加之年纪轻轻已经坐到了正三品京卫指挥使的位置上。
从徐闻的发展势头来看,日后封侯指日可待。
这样一个青年才俊,怎么找的妻子,是大家都不认识的?
徐华的大婚隆重却又低调。
隆重,是指皇室亲自下场,给了可观的赏赐。
而郑彤入门也是做足了礼数,明媒正娶将人迎进门。
低调,是指基本没有请多少人,只是和越国公亲近的几位才有份参与。
其中就包括了天子,太子,皇太孙,汉王等人也送了贺礼。
普通的官员,根本就没得到消息。
这种低调也让其他人心生羡慕,他们也想要这种低调。
婚后越国公府也没有对郑彤的身份藏着掖着,随便一查就知道,就是普通军户家出身。
而且父母双亡,无依无靠。
这就更让朝中众臣,乃至吃瓜群众哗然了。
他们想不明白,堂堂国公府,怎么会选上这么一个媳妇。
外界的这些风言风语完全影响不到徐华夫妻。
如今他们二人相濡以沫已然八年,膝下育有一子。
彼此之间的相处,却和刚结婚没什么区别,如胶似漆。
感情好到徐闻都有些嫉妒,也感叹自己儿子好福气,能够娶到一个这么贴心的老婆。
妻子的话,也安抚了徐华。
其实他如何不明白,自己父子三人,总要有人出现在明面上,让人知道他们越国公府,徐家,公忠体国,忠诚于天子,服务于天下。
上次父亲只是称病不出,就已经谣言四起。
如果自己也调离京师中枢,那流言蜚语不断铺天盖地。
徐华虽然相信以自己二弟徐谦的实力,能够稳住场面。
可这个担子也不能让徐谦一个人来扛啊,那自己就太过自私了。
入夜。
徐谦找上门来,跟着的小厮还带了一桌酒菜,想和自己大哥好好谈一谈。
两人在东宫之时,便是同事,文武两道,共同辅佐太子。
但今日不同往日,眼见父亲想要隐退,轮到他们兄弟俩站在台面上。
一个是京营总兵,一个是内阁大学士、吏部郎中,地位和承担的责任,都和以前完全不同。
(这个时候的内阁大学士,权力并不大,相当于皇帝秘书)
哪怕是徐谦,心里也有些没底,在家中想了半天,干脆来找徐华。
两兄弟合计一下,今后这朝堂之上,该是如何走势,自己二人该如何应对。
这两人的秉烛夜谈,徐闻清清楚楚,但他完全没有参与进去的意思,=,
两个二十多岁的成年人,已经在宦海沉浮差不多十年的老油条,还需要自己支招,那自己这些年的教导,都不是白费了?
而且徐闻看似退了,可留给徐华和徐谦的,可都是满手天和牌。
不管是天子还是太子,都对他们信赖有加,国库和国公府财政都很宽裕。
朝中还有英国公张辅,杨士奇这等强援。
在暗处,暗卫也能为他们提供情报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