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是想跳一大步,试试自己最后的落足点能不能恰好定在那如针尖一般的地方。
落上去了,那就是以小博大成功了,没落上去,那就从头再来。
喜欢冒险的人看不上稳扎稳打的,心想稳扎稳打,什么时候才能腰包鼓起来,让人刮目相看。
稳扎稳打的自然也看不起这些喜欢冒险的,嘴里总是念叨着一句话,步子迈大了摔死你。
把肖全送回去,又从他那里要来了果树专家的联系方式。
陈同伟回去后就开始着手联系果树专家,得知他是陈同伟后,对他也有所耳闻。
又得知他想要在乡里的一小片空地上种些果树。
专家那叫一个开心,立刻就约了时间,要到现场。亲自查看。
一开始陈同伟都不明白,为什么这位果树专家这么热衷于种果树?
那热情的都有点儿让人招架不住,后来一问才得知,这果树专家联合他的学生。
花了大半年的时间,在两个比较稳定的果树品种中又杂交出了一个新的品种。
新品种果树结出来的果子又大又好,产量是另外两种的一倍还多。
关键是核小,还能减少病虫害,养殖起来也方便,只要定时定量浇水追肥就行。
不过他们的试验品太少了,所以急需找个人能种上他们的果苗。
来看看后续的生长与结果是不是和试验里的记录趋同。
本来他们是想在泽丰乡,在肖全肖副乡长的支持下,开垦出一片田地来。
但是没想到过去这么长时间,这件事情还是打了水漂。
但陈同伟的出现,甚至还主动给他们打了电话,让这件事情,峰回路转。
所以也就理解了果树专家,他为什么那么积极。
富平乡里没有人种过果树,家家户户的耕地不是种麦子就是种玉米。
当然也有种菜的。
在耕地区转了一大圈,陈同伟总算是找出了那么一亩多的地方。
确认这个地方暂时是没有人种的,就立刻画好了区域。
还立了牌子,告知富平乡的人,这里是果树试验田。
既然是试验田,就不能让人轻而易举的进去。
但是陈同伟没有种地的经验,好在老太太有。
听了老太太的建议,陈同伟买了一些竹竿回来。
就在老太太的亲手指点下,用竹竿在试验田的四周架好了篱笆。
竹竿左右交叉纵横,形成了一道屏障。
其实也就是防君子不防小人,这竹竿只是插进土里。
要想破坏它,抬手一拔恨不得这一片就全都拔出来了。
再不济,找把钳子一剪也能弄个豁口出来。
果树专家把培育好的树苗送了过来,以第一颗果树为准五米作为间隔,种上一颗。
一亩地没有多大,种不了多少,但是它可以作为一个量化标准。
只要一亩地的产出,大于其它作物的收益,那么以后这几个乡里就会全种上果树。
因为乡里百姓种地一部分卖了换钱,一部分留给自己日常吃喝。
正好达到了收支平衡,多一分富裕的钱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