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是如《雪国》《金阁寺》这样的纯文学作品。
纯白到几乎无暇的感情,亦如那朵窗台上桔梗花,落在了读者的心里。
【看完以后心里难受的厉害,特别是最后的信件揭示真相的时候,有落泪的冲动,作者明明是男生,为什么能被女性的心理描写的那么好?】
【惊天动机,但又合乎情理,因为身处糟糕的环境,便连那一丝不经意间流落出来的温柔,都能成为爱上一个人的理由,如疯魔般渴望见到那张脸,所以不惜用犯罪的方式,可悲可叹】
【我倒觉得动机很符合现实,在我们国家不是有很多女性为了和喜欢的牛郎见面,而选择投身风俗行业么,故事时虚构的,但和现实其实也没差多少。】
……
扶桑风俗行业发达不是什么秘密,夜晚去新宿随意逛逛,就能看到不少带着暧昧气息的广告牌堂而皇之摆在店门口。
因为压抑的社会风气,不管男女找娱乐场所发泄在扶桑日常生活中是很常见的事情。
《一朵桔梗花》在这点上,算是戳中了扶桑人的心。
【感觉这篇小说就是为了针对藤本智五郎说他文笔不好,动机薄弱而特意写的。】
【帅气的反击,像是在告诉那些人,我不是写不好,只是不想写而已。】
【这种感觉就像懒得搭理凡人的神明大人,完全迷上了。】
【不知道藤本这些人会怎么说,这下没有理由吧,如果继续就这些问题不放,请他们也拿出相同作品来回应,作家就要用文字来证明自己。】
……
以藤本智五郎为首的扶桑传统推理作家这么大动静,该知道这件事的人都了解这篇文章出现的原因。
是华夏作家证明自己的创作。
即便是不喜欢陆清风的人,也无法针对这篇文章挑出毛病。
因为太符合扶桑人的审美了,说文章不好的,也拿不出比这更好文章,一时间反对新本格的群体有些沉默。
持支持一派的声势大涨。
《一朵桔梗花》越传越广,到了晚间的时候,文坛作家终于有人发文。
【爱情历来是文学创作中永恒的主题,推理小说中也常用到,但对绝大多数推理作家来说,如何将这两者结合的出彩,一直都是一个很大挑战。
推理小说必然是理性,而爱情的魅力则是推理的反面,1934年阿加莎·克里斯蒂在《东方快车谋杀案》中,让大侦探波罗在最后放过凶手,让侦探这一理性的形象展现感性的一面。
《一朵桔梗花》用另一种创作方式,说明了推理小说不仅仅可以写冰冷冷的诡计,还可以是柔结百肠而心有怯怯的爱。
细读这篇文章时,我惊讶于作者是一个华夏人。
但随后一想,在前一本小说中能把扶桑地理了解这么透彻的人,想来是个会为了写书而孜孜不倦的深入探索他国文化的人。
心中便释然了,随之而来的就是羞愧。
因为这样的文字,我写不出来。】
发文的作者叫做五条重信,扶桑当红作家,创作的作品常年在年度销量排行榜上,畅销的保证,在华夏这边,人气也非常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