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卜杜拉急得直转圈,头巾都歪了:“那样浪费多少炭?我的馕坑只要一个风口就能省一半燃料!你们中原人就是不会过日子!”】
【年轻书生周文远抱着《天工开物》挤进来,书页间夹着风干的竹叶:“二位师傅听我说!李师傅的铁炉加阿卜杜拉大叔的控风装置,再用刘娘子说的抽屉式蒸屉,说不定就能成!”】
【刘三娘一把揪住周文远的衣领:“小书生,说得轻巧,你知道蒸包子和烤羊腿的火候差多少?这可不是纸上谈兵就能成的!”】
【首次试机堪称灾难。李铁锤打造的“铁霸王灶”足有两人高,烧了半个时辰,馒头还是夹生的。阿卜杜拉改良的烤炉漏烟,熏得众人涕泪横流。刘三娘掀开蒸屉,看着塌成面饼的包子,铜烟杆差点敲在周文远头上:“这破玩意儿,还不如我家的土灶!白费了这么多功夫!”】
【“陛下驾到——”随着太监尖细的嗓音,朱由检带着侍卫大步流星踏入工坊。他捏起发黑的馒头,眉头拧成疙瘩:“朕要的是神器,不是废铁!你们就是这样糊弄朕的?”】
【孙传庭扑通跪地:“陛下恕罪!控温装置太过简陋,风力调节也不够精准,才导致失败……”】
【“给你们最后一次机会!”朱由检一脚踢翻旁边的风箱,“下次试机,朕要看到能烤出酥皮月饼、蒸出水晶虾饺的神灶!否则,你们都去御膳房当杂役!”】
【研发陷入绝境时,周文远在城隍庙庙会得到灵感。卖糖画的老翁转动转盘,糖浆在石板上勾勒出栩栩如生的图案。他连夜跑回工坊,激动得语无伦次:“我们可以用齿轮控制风门开合,就像转盘控制糖浆!再把炉壁改成夹层,中间通水调节温度!这样就能精准控温了!”】
【李铁锤挠着脑袋:“书生,这听着比打铁还复杂!能成吗?”】
【刘三娘却眼睛一亮:“可行!再在蒸屉底部加个透水层,蒸烤两用不串味。我再把多年的烹饪经验写成册子,标注不同食材的最佳火候!”】
【阿卜杜拉也不甘示弱:“我把西域烤炉的通风秘诀都贡献出来!咱们这次一定能成!”】
【第二次试机选在中秋前夜。改良后的“食通天灶”造型精巧,炉身镶嵌着精美的云纹珐琅,两侧的风轮随着热气缓缓转动。当第一笼蟹黄汤包出锅,热气腾腾中,薄如蝉翼的皮儿裹着金黄汤汁,咬一口,鲜美的汁水在舌尖爆开;紧接着,烤得滋滋冒油的羊肉串香气四溢,外焦里嫩,撒上西域的孜然和辣椒面,引得围观百姓直咽口水;旁边的蒸南瓜甜得像蜜,入口即化。】
【“好!好!”围观的百姓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一位白发老翁老泪纵横:“活了一辈子,从没见过这么神奇的灶!以后咱老百姓也能天天吃好吃的了!”】
【消息传到朝堂,大臣们震惊不已。王侍郎看着呈上的美食样品,尝了一口酥皮月饼,酥脆的外皮和香甜的馅料让他瞪大了眼睛:“这……这口感竟比御膳房的点心还妙!”】
【李尚书哈哈大笑:“怎么样?我就说陛下的想法准没错!”】
【很快,朝廷下旨批量生产食通天灶。首批炊具优先送往受灾地区,饥民们用它烤出香喷喷的面饼,蒸出热腾腾的野菜团子。有了能储存食物的烤炉,粮食也不再轻易腐坏。一位老妇人握着食通天灶的把手,哽咽着说:“这哪是灶啊,分明是救命的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