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有人往庙门口扔孩子了。
收不收?三个人犹豫了。
他们平时也收留些资质好的孩子,训练几年就交给黄琛了。
这两年收的少了,一是疯子去了南边,身边不需要那么多人了。
二是,三个人都老了,干什么都力不从心起来。
商量到最后,三个人决定再收留几个孩子,这也算是最后一回了,就当给自己积德了。
陆陆续续的就领了五、六个孩子进来。
可谁想到,就是这最后的善心给小庙带来了灭顶之灾。
小庙不缺粮食,三爷有钱,这里地方又偏,所以这粮食一次都得囤上大半年的。
流民过得多了,这间每天都能按时飘炊烟的小庙就入了别人的眼了。
他们领回来的孩子里至少有两个是内应。
趁他们防备松懈的时候,把寺院的前后门都打开了,几十个灾民冲了进来,把小庙给占了。
“你们就这么撤了?咱们手上不是有枪吗?”
“先生,他们人太多!而且都是有备而来!”
流民往里冲的时候,把孩子顶在了最前头,后面是老人,最后面才是青壮的男人。
苗诚他们手里的枪指着那些小孩儿,实在是扣不下去扳机。
而那些流民手里也不是没有武器,除了木棍、锄头,还专门有人从后头扔石头砸他们。
那石头一片一片的往过飞,躲都没地方躲,把他们砸得头破血流,疲于应付。
攻击距离一拉近,小庙的人就更不占优势了,老的老、小的小,当打之年的就是苗家兄弟。
一梭子子弹下去,没打死几个人,还得护着这一群老老小小,两个人是左支右绌。
三爷他们跟人撕吧了几下子,都受了不轻的伤,还有个老太监被人一砖头砸在后脑勺上,当场就不行了。
一看实在是没有胜算,三爷带着他们就跑了。
幸亏苗诚他们回去的时候是赶了车的。
他们俩每次回去都会给庙里添些粮食、油盐什么的,都是借连府的马车拉回去。
这回马车可是派上大用场了,把两个老太监抬上车,最小的孩子也上车,苗诚赶车,苗义带着上不去车的人跟着跑,一会儿一换。
他们在前头跑,流民在后头追,跑了五、六里地才把他们甩脱了。
路上两个老太监都是醒一阵儿、晕一阵儿,他们路上找了两个药店,要么是病人太多等不起,要么是大夫不擅长外伤,不肯接诊。
他们没办法才跑到连府来的。
肖远安听着,心里一阵一阵的堵得慌,三爷他们称不上是好人,但他们把自己买下来,好好儿养大,又让秦文远把他带下山。
可以说是又给了他一条命,他也从心底里感谢他们。
而今天这场灾祸的起因,还是他们那颗想救几个孩子的心。
想到这儿,他手上正在扎的针没控制好,往下深了三分。
“哎呦~~~”三爷被扎醒了。
醒过来的第一句话就是:
“打了一辈子雁,临了让雁啄了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