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满清平定三番之乱,才有时间正面处理雅克萨地区问题。
当时的满清统治者是康熙帝,他针对雅克萨地区,提出一个【筑城永戍】战略方针。
康熙二十一年,也就是平定三番之乱后的第二年,康熙帝第二次东巡。
从京城出发,到达盛京,再由抚顺出发至吉临,对满清东部边防地区进行实地了解。
东巡过后,康熙帝决定亲征雅克萨。
康熙帝从黑龍江城瑗珲、呼马尔两地驻军,正式出兵征讨雅克萨。
因为当地天气严寒,只有北方军队能够适应在此地作战,因此出征雅克萨的军队,以满清八旗军以及当地的达斡尔军队和鄂伦春军队为主。
曹嘉宁此刻所在的位置,刚好就是当初征讨雅克萨的必经之路。
当时的鄂伦春族,生活在距离雅克萨地区南部,再往南就是达斡尔族生活区。
这两大少数民族,正是征讨雅克萨的主力军队。
想到这,曹嘉宁大概明白,莫日根为什么对雅克萨之战如此在意。
当时康熙帝御驾亲征,鄂伦春族作为当地土著,又是征讨雅克萨的主力军,这是一件非常自豪的事情。
当时,有很多鄂伦春族和达斡尔族将领,受到康熙帝重视,赐予丰厚的奖励。
说不定,这些将领中,有莫日根的祖辈。
想明白这件事之后,曹嘉宁略过刚刚的小插曲,继续有一搭没一搭的跟莫日根闲聊。
大约走了40分钟,两人来到莫日根所属的鄂伦春生活区。
村口位置,10余位族人正面色严肃的观望曹嘉宁和莫日根。
鄂伦春族和朦古游牧民族类似,不会在一个地方定居,随着季节的变迁,随时搬迁。
只不过,他们迁徙的方式,不是根据牧场而改变,而是随着山里的猎物而改变。
所以,他们并不是游牧民族,而是【游猎民族】。
从游猎两个字,就能看出,他们是游走不定的。
因为特殊的生活习惯,他们的居住方式,跟内地有着很大的区别。
为了方便随时搬迁,鄂伦春族(山内)居住的房屋,非常特殊。
他们居住的房屋,叫做【斜仁柱】也称【仙仁柱】或【撮罗子】。
斜仁柱
刚走动村口位置,便看到高大的落叶松以及白桦林中间,坐落着10多个倒扣圆锥造型的小屋子,这就是鄂伦春族居住的【斜人柱】。
斜人柱,制作方式非常简单,采用笔直的白桦木围成一圈,顶部搭在一起,形成一个圆锥型的外部结构。
将外围搭建好以后,油性十足还能防水的白桦树皮,将其一层一层平铺在外部圆锥结构上,进行固定。
至此,一个简易的【斜人柱】就搭建好了。
“阿玛(父亲)!”
就在这时,一位看16、7岁的少年,从人群 中冲出,直奔莫日根而来。
这位少年名玛努彦,就是莫日根的儿子,他还未成年,身高已经来到一米七五。
玛努彦裸露的出来的小臂,皮肤黝黑,粗糙的手指缝隙间,可见清晰的老茧。
从这些老茧,便能看出他经常外出狩猎、砍柴,箭术应该十分了得。
他快步来到曹嘉宁和莫日根面前,黑白分明的双眸,在曹嘉宁身上巡视一圈。
他的眼神中,带有明显的敌意。
曹嘉宁正准备开口示好,玛努彦转头看向一旁的莫日根,操着曹嘉宁听不懂的鄂伦春语说道:“阿玛,查班莫刚刚在族长那告状,说你把山外的坏人带回来了,还要带他回部落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