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锣鼓巷周围也没什么工厂,都是住户。
倒是柱子那边,从峨眉酒家回来,要走一个多小时,还要路过几个厂。
虽然都不是化工厂,但也有点远。
想到之前他就想要台自行车,这都十六岁小伙子了,也该给他弄辆自行车了。
倒不是因为以后买自行车要票,现在距离那个时期还早。
不过七十万的价格,何大清还是觉得有点贵,就盘算着周末去信托商店看看。
现在四九城信托商店才刚开,就两家,一家在正阳门,一家在西单,别的地儿都还没开始改造。
何大清到家也没说这事儿,就打算星期天看了回来再说。
一晃就是两天,轧钢厂开始休息。
何大清在家躺到十点才起来洗漱,做饭吃。
吃完饭,把何雨水往后院一送,他就晃晃悠悠出了门,去了前门那家信托商店。
1950年4月的四九城,前门大街的晨雾才刚刚散去,空气中还飘荡着若有若无炸油饼的香气和煤炉的烟味。
何大清踩着青石板路往信托商店走,耳边是叮叮当当的电车铃声和人力车夫的吆喝声。
“借光!借光!”
一辆满载白菜的骡车慢悠悠地碾过,车把式裹着灰布棉袄,嘴里叼着半截烟卷。
何大清让到一旁,等骡车过去,这才继续上路,耳边不时听到路两边市民的交谈声。
“看到没,和北边签了友好互助条约。”
一个人手里拿着报纸,轻轻抖了抖。对身旁的人说道。
“那是,怎么也是世界第二军事强国,有他们照应着,我看谁还敢欺负咱。”
路人的议论声,何大清倒不清楚他们说的是什么,但也大致能猜到。
好像一开始是和北边签了条约,但是那会儿北边对咱们还存疑,并没有大规模帮助。
直到立国之战打响,才让北边彻底放心,也开始全方位帮助新国家发展工业。
然后就是短短十年里,就完成了基础工业产业,形成独立的生产体系。
当暖阳刚给正阳门箭楼镀上金边,何大清已经站在前门信托商店的台阶上。
何大清身体侧了侧,特意让穿列宁装的女干部抱着一台捷克座钟离开,这才迈步走进了信托商店。
和上次来时差不多,店铺里摆满了各种商品,门口都是些家务常用的东西。
“这位同志,要买什么?”
何大清没看外面的东西,眼睛往里扫,门口信托商店的营业员就主动上来问道。
“你好同志,店里有自行车吗?”
这几个月,何大清领到工钱已经不急着买粮食了,因为家里存粮有点多,得悠着点。
所以,现在何大清口袋里已经有了三十来万。
是的,现在何大清一个月的工钱,去年底就已经涨到十二万,即便是到二十一世纪也是妥妥高收入人群。
“嘿,同志,你来的真巧,昨儿才送来两台自行车,里面放着呢,请往里走。”
那位营业员带着何大清走进去,很快就看到两辆自行车停放在墙角。
“赵叔,这位同志要看车。”
那营业员带何大清走过,就对柜台里一个五十来岁老头说道。
介绍完,那营业员又回前面去了。
"同志看车?"
穿中山装的老赵从账本里抬头,金丝眼镜滑到鼻尖。
“嗯,随便看看。”
何大清敷衍一句,现在手里那点钱,新车肯定买不起,得再攒上几个月才行。
也只有来信托商店看看二手自行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