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珏听后,略一思索回道:“回陛下,据臣估算,机车想要真的正式投入使用的话,还得至少一年的时间,现在的机车还有许多小问题需要解决。”
朱由检点了点头,继续问道:“现在这辆机车可以载重吗?”
听到这个问题,薄珏一怔,旋即回道:“倒是可以试试。”
“好,机车的事很重要,朕就将之交给你和王卿了。”
“等机车正式投入使用的时候,朕定不吝赏赐。”
“臣谢陛下。”
朱由检转头看了眼身侧,见温体仁等一干重臣的视线,依旧在那辆机车上,笑着对众人道:“诸卿,景儿也看了,咱们去正殿吧。”
……
科学院正殿。
朱由检端坐在首位,满脸含笑的对众人道:“诸卿对这机车怎么看?”
他的话音一落,兵部尚书李邦华就起身道:“陛下,臣建议朝廷应立即修建一条由京城,到辽东的这个……这个铁路。”
李邦华的反应,让朱由检很是意外,他没想到,自己这位兵部尚书,竟是在第一时间就想到了铁路对军事的影响。
不等他说话,李邦华就继续道:“除了辽东,草原上的安宁、集宁、大宁,都需要这么一条铁路。”
郭允厚这个时候也反应过来了,皱眉道:“李部堂,你可知这铁路的造价几何?从京城修一条通往辽东的铁路?你可真敢想。”
李邦华没有理会他,而是接着对朱由检道:“陛下,历朝历代,辽东都游历在中原之外,时间一长,辽东就会和中原离心离德,一如之前的鲜卑、金人、女真。”
“朝廷若想辽东长治久安,就需要加强对辽东的掌控,这铁路如果能够修到辽东的话,不仅可以加强辽东和关内的交流,一旦有事,还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将物资和兵力投送到辽东。”
对李邦华的眼光,朱由检很是钦服。
自己是有着后世的精力 ,才能想到这一层。
李邦华可是没有这样的经历,这么短的时间,能够想到这些,着实是了不得。
经他这么一提醒,其他人也都开始暗暗思索起来。
朱由检目光落在薄珏身上,对其问道:“薄卿,这铁路的造价几何?”
薄珏认真思索后,躬身回道:“回陛下,按照臣修建的这五百丈铁路估算,一里铁路的造价应该在万余枚银元左右。”(京张铁路200公里的造价是700万两白银,一华里折合17500两白银, 折35000枚银元,考虑到20世纪和17世纪中国白银存量不同,和铁路的科技含量差距,这个数字应该、可能、大概差不多。)
听到一里铁路的造价就高达一万枚银元,不只是郭允厚这位户部尚书,在场的所有人都皱起了眉头。
“陛下,这铁路的造价是不是太高了?”
这次不是郭允厚嫌贵了,温体仁都觉得这玩意儿太花银子了。
朱由检点了点头,笑道:“造价的事先放一放。”
“诸卿可以先想想,如果朝廷想要修建铁路的话,这第一条铁路该怎么修?”
“虽然机车现在还不能投入使用,但路可以先修出来嘛,等薄卿他们的机车成熟后,就可以直接上路。”
听到一里铁路需要一万枚银元,李邦华这回也不说话了。
京城到辽东何止千里?
千万枚银元?
自己敢说,郭允厚就敢撸袖子和自己干起来。
郭允厚认真思索后,开口道:“陛下,是不是可以先修一条短一些的,看看效果怎么样再说?”
朱由检昨晚就想过这件事了,闻言点头道:“可以。”
“对了,朕会命内府成立一个铁路司,专职修建铁路,所需钱粮,皆由内府供应。”
听朱由检这么说,郭允厚心里警铃大作。
不对,皇帝为什么要成立铁路司?
难道这里面有利可图?
一时间,郭允厚也没想明白这里面的关窍,但他知道,这件事户部一定要插一手。
“陛下,户部愿意出资参与铁路的修建,还请陛下恩准。”
他这边话音未落,工部的徐光启也站出来道:“陛下,修路本就是工部的事,臣以为此事应该交由工部负责。”
朱由检有些好笑的看着两人,开口问道:“怎么?户部和工部又有银子了?”
“陛下,臣也看出来了,这铁路乃是利国利民的好事,户部就算是砸锅卖铁,也要支持朝廷修建。”
郭允厚一脸郑重。
朱由检干脆也不绕圈子了,面色一肃道:“这铁路修建起来又不是免费的,无论是运货还是运人,都是要收钱的。”
“这可是一本万利的买卖,朕有意在大榷场融资,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将每条铁路分成相应的份额,卖给那些商人、百姓、士绅。”
“等将来铁路有了收益,再按照比例分给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