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葵芳的下场良好的起到了杀鸡儆猴的作用。
当日跟孙葵芳一起议论的那些贵女们最近都夹起了尾巴做人,生怕叶清岚觉得罚了孙葵芳一个人还不够,还要把当日一起背后说坏话的人挖出来连坐。
好在等了几日没有动静,许多人才暗暗放下了心。
暗自庆幸幸好当日只是嘴上迎合孙葵芳两句,没敢真的做什么,不然今日还不定会是什么下场。
也有人通过这件事彻底人情形势,叶清岚背后有许皇后撑腰,更有皇帝支持,所以要想今后的日子好过,还是应当想办法讨好她才是。
而如今最能讨好叶清岚的事是什么?
那自然是行动上表示对她的支持。
于是之前没打算参加恩科试的女子,出于讨好叶清岚的心思,只好也去报名,其中不乏当日跟孙葵芳距在一起大骂叶清岚是“牝鸡司晨”的女子。
本以为叶清岚没有继续追究,就是不知道当日一起背后说她坏话的人都有谁,没想到,这些人去报名时,却都被拒绝了。
“皇太女说了,恩科考试是留给真正有能力有需要的女子的,各位既然不能认同,大可不必勉强。”
这话的意思很明确了。
被拒绝报名的女子不由心中惶惶,极力想要辩解,说自己没有那个意思,就是佩服皇太女殿下敢为天下先,愿意为天下女子争一个不一样将来的勇气和魄力,想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负责纪录报名的小官眼露不屑,面上却很客气:“各位小姐看来心里挺明白的,也知道皇太女殿下是在为天下女子争,可惜却被同为女子的小人背刺辱骂。太女殿下该是何等寒心,劝诸位还是不要到殿下面前添堵了。”
孙葵芳的下场在那儿摆着,据说现在还下不了床,身子伤了,名声也毁了,现在谁还敢在背后动歪脑筋,更不敢跟叶清岚对着干。
这件事看似只罚了孙葵芳一个人,可是如今一看这些被恩科试拒之门外的贵女,众人还有什么不明白,叶清岚是一个都没落下。
她拒绝她们参加恩科试,就是在告诉她们,也告诉满京城的人,她们说过什么,做过什么,她都知道,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有些真有些才学在身上的女子本来心里还盘算着借着这次恩科试出一出风头,万一真的最后考上了一官半职,那该有多风光。
可就因为多了几句嘴,如今生生错失了这样的机会,不少人后悔当时脑子抽了,竟然会想着附和孙葵芳的话,当时嘴巴是爽了,现在肠子都青了。
她们却不知道,此时还不是最难受的,等将来她们亲眼见识了那些女官们入阁拜相青史留名,那等的风光,那才真是痛彻心扉悔恨入骨。
这件事也让吗,天下人都明白了一个道理:皇太女殿下心眼儿不大,是个睚眦必报的性子,今后宁愿得罪皇帝皇后,都不要得罪叶清岚。
见识了这些人的下场,满京城都消停了下来,静等着恩科试正式开考。
恩科试考试分了初试和殿试两个环节。
初试由各科主考初步选拔可用之才,最后在选时间在皇帝和文武百官面前进行殿试。
为的就是公平公正,在大家眼皮子底下确定最终能入朝为官的人员,避免有些人口服心不服。
初试分科分考场,因着术业有专攻,所以各科主考都不同,也就互不冲突,同时进行。
原以为能会来参加考试的女子不会很多,毕竟这时代还是比较信奉“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大部分人家教养女儿都是女红针黹、掌家理事,家中富足的人家才会培养女儿琴棋书画诗词歌赋作为陶冶情操的休闲。
但若说参加科举,那简直就是无稽之谈。
况且叶清岚还将很多贵女拒之门外了。
可让人没想到的是,来参加恩科试的女子还真是不少。
很多人家是抱着有枣没枣打一杆子的心态,也有本着来见见世面的心思来参考的,毕竟这对于女子而言,真是前无古人也不知道后还会不会有来者的机会,十分难得。
当然还有一部分人,纯粹是为了讨好叶清岚,表示对她的支持的。
总之,女子参考人数确实超出了主考官的预期。
但这都不是最让人惊诧的,最让人惊异的是,经史科和工科的考场上,为何出现了苏念真和杨巧的身影?
这俩不是手都受了伤不能参考了吗?
杨巧先不说,虽说是烫伤,好好将养,不影响手部活动的情况下,也许能勉强应付。
可苏念真那胳膊上分明还夹着木板,这样怎么写字?
就连主考官也目光惊疑,忍不住多看了苏念真几眼。
毕竟前几天苏、杨两家小姐和孙葵芳的恩怨闹得沸沸扬扬,最终以孙葵芳身败名裂收场。
很多人都以为苏念真是为了赌气,不得不赶鸭子上架,心里多少还有些看好戏的心态,等到看到试卷下发,苏念真从容的用左手拿起毛笔时,很多人都懵了。
脑子里闪过的第一个念头是:孙葵芳,太特么可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