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底的京都城,积雪初融,屋檐下挂着晶莹的冰凌。
东市最大的茶楼“聚仙阁”,热气腾腾,人声鼎沸。
跑堂的小二提着铜壶穿梭在桌椅之间,为客人们添茶倒水。
“听说了吗?那位周朝女帝被陛下封为副后了!”一个商贾打扮的中年男子压低声音道。
邻桌的书生立即凑过来:“何止啊!我表哥在礼部当差,听说今日武曌娘娘已经开始协助陛下批阅奏章了!”
“这……这不合规矩吧?”
一位白发老者捋着胡须摇头:“自古以来,后宫不得干政啊。”
“老丈此言差矣。”
角落里一位身着锦袍的年轻人插话:“武曌娘娘本就是一代女帝,治国理政的经验比朝中许多大臣都丰富,陛下让她协助处理政务,正是人尽其才。”
茶楼掌柜一边擦着桌子一边搭话:“要我说啊,这是陛下的高明之处。”
“你们想,大周刚并入我朝,让武曌娘娘参与朝政,周地百姓也会安心不是?”
众人议论纷纷,有人点头称是,也有人面露忧色。
这时,一个醉醺醺的汉子拍案而起:“哼!女人参政,迟早要出乱子!”
整个茶楼瞬间安静下来。掌柜的脸色大变,连忙上前捂住那人的嘴:
“王二!你喝多了胡说什么!不要命了?”
而这时,皇宫御书房内,炭火烧得正旺。
楚宁坐在主位上批阅奏折,武曌则在侧案前仔细审阅文书。
两人之间默契十足,偶尔交换一个眼神,便能明白对方的意思。
“陛下,户部尚书刘守仁求见。”太监在门外轻声禀报。
楚宁头也不抬:“宣。”
刘守仁快步走入,躬身行礼:“微臣参见陛下,参见副后娘娘,今年春耕在即,各地请求调拨粮种的奏折堆积如山,还请陛下示下。”
楚宁这才放下朱笔,却看向武曌:“不知副后以为该如何处理?”
武曌略一思索,从容道:“刘大人,本宫记得去年江北丰收,可先从江北调拨余粮,另外,周地新附,当优先保证那里的春耕,以安民心。”
刘守仁闻言眼前一亮:“娘娘高见!微臣这就去安排。”
他本意就是为了周地的春耕一事,只不过看到武曌在,他不好意思说而已。
既然武曌主动开口,陛下也没有意见,今年春耕自然是以周地为主。
那边毕竟才合并过来,民心不稳,春耕的种子分发下去,周地百姓也会感恩戴德。
这对朝廷,对陛下都十分重要!
最为关键的是,这还是武曌自己提出来的!
刘守仁刚退下不久,刑部尚书凌浩然又匆匆求见:
“陛下,去年秋后本该问斩的一批死囚,因陛下御驾亲征耽搁至今,如今春汛将至,狱中拥挤,不知可否行刑?”
楚宁不语,依旧看向武曌。
武曌沉吟片刻:“凌大人可曾细查这些死囚的案卷?若是其中有失手杀人者,可网开一面,罚作徭役修堤防洪,其余罪大恶极者,按律处决便是。”
凌浩然一愣,下意识看向楚宁。
却见皇帝陛下正专注地在另一份奏折上批注,仿佛对这边充耳不闻。
凌浩然只好躬身:“微臣遵命。”
不多时,吏部尚书吕修文也前来请示:“副后娘娘,如今大周已并入我朝,关于原周地官员的任免……”
武曌不等他说完便道:“此事陛下早有旨意,由狄英全权负责周地政务。”
“吕大人若要派御史监督,自可做主,但官员任免,需与狄大人商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