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清辞派人手暗中打听,终于在李家村的东南方向,找到了云舒他们。
姜寒兮与沈清辞沿着村间小路,来到了云舒居住的农家小院前。
姜寒兮抬手,叩响了门扉,“请问,有人在吗?”
院内传来脚步声,随即门吱呀一声缓缓开启。
门缝中露出一张温婉的面容,是沈清辞记忆中的熟悉脸庞。
“夫人,我与夫君途经此地,不胜寒冷,不知可否讨杯热茶?”
云舒望着眼前的一对璧人,眼中闪过一丝惊喜,她笑着侧身让开道路:“当然可以,快请进来,寒舍简陋,但愿二位不要嫌弃。”她的笑容亲和,让人感到温暖。
“多谢夫人。”沈清辞与姜寒兮相视一笑,携手走进了小院。
姜寒兮的目光在小院中游移,院落虽小,却打扫得干干净净,一切井然有序。
篱笆围起的小菜园里,几株耐寒的萝卜和大白菜顽强地钻出土地。
鸡舍旁,茅草堆得厚厚的,几只母鸡紧紧依偎在一起,偶尔发出“咕咕”的叫声。
院后,还有一片桃林,那片桃树林虽然失去了春日的繁华,光秃秃的枝条在寒风中摇曳,却也别有一番景致。
云舒热情地引领着姜寒兮和沈清辞进入屋内,“快进来暖暖。”
一边说着一边为他们倒上了两杯热气腾腾的茶。
姜寒兮笑着接过茶杯,感激地说了一声:“谢谢。”
沈清辞微微点头,“多谢夫人。”
云舒的目光在两人身上打量,她笑着说道:“二位周身气度不凡,应该是京城人士吧,不像是我们这乡野之地的人。”
姜寒兮心中暗自一惊,皇嫂果然聪明过人。
“这大冷天的,你们出来做什么呢?”云舒好奇地问。
沈清辞接过话茬,半开玩笑地说:“我家夫人昨日夜观天象,非说今日有雪,这不,陪着她到处走走,说不准这雪什么时候就下起来了。”
姜寒兮闻言,偷偷拧了一把沈清辞的腰,脸上泛起一丝羞涩,不好意思地看了云舒一眼。
云舒见状,捂嘴闷笑,“你们夫妻感情真好。你们还没吃饭吧,若是不嫌弃,我给你们做一碗羊肉泡馍。”
沈清辞听到羊肉泡馍,眼神中闪过一丝怀念,若皇兄在的话…
姜寒兮连连点头,“如此,麻烦夫人了。不知夫人贵姓?”
云舒回答道:“我叫云舒,我也只记得自己的名字了,村里有个阿婆说,我和我的孩子被大水冲到了岸边,是她捡了回来。我这脑子可能是在哪里磕了一下,失忆了。”
姜寒兮故意问道:“您还有孩子?”云舒点点头,说:“他今日帮李家阿公干活儿去了,应该过会儿就回来了。”
姜寒兮继续问:“他多大了?他也不记得了吗,你们还有家人吗?”
云舒愣了一下,摇头道:“孩子那时候九岁,大夫说受到惊吓,也忘了从前。至于家人,我想不起来,但我总觉得有个人对我很重要,但这么多年过去了,也没人来寻我,说不准我已经没有家人了。”
云舒一边忙碌着,一边说道:“不过,有琛瑜陪在我身边,我已经很满足了。”
提到沈琛瑜,云舒的眼中满是自豪的光,
“那孩子天资聪颖,读书过目不忘,就连村里的夫子都夸他,说他以后是做官儿的料。
可琛瑜不知怎的不愿去京城,他说他这辈子就只想平淡生活。也好,我只希望他平平安安的,其余的就随缘吧。”
正说着,羊肉泡馍已经做好,香气四溢。
姜寒兮听着云舒的话,心中泛起一丝难过,沈清辞感受到了她的情绪,轻轻捏了捏她的手。
姜寒兮抬头,扬起笑脸,说道:“也是,平平安安就好。”
吃完泡馍,姜寒兮发出一声满足的赞叹,“云嫂嫂手艺真好,夫人不介意我这么叫吧。”
“怎会,不知为何,见到你们二人便有一种熟悉的感觉,许是缘分呢。”
正说着话,门外传来一个清润的声音:
“娘!我回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