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显眼的是那只大红箱子,里面装了几套衣服和被褥。
其余的像热水瓶、痰盂这些小物件也一并带上。
萧思嫒走到门外,上了装饰着大红花的自行车。
回头望了望,泪水在眼眶打转:“爸妈,我去了。”
王小东也跟着重复了一遍。
萧母边擦泪边挥手:“好了,快走吧,别误了吉时,记得要幸福啊。”
邹正阳高声吩咐:“音乐起。”
王小北连忙拉起欢快的曲子,一行人在乐声中出发了。
至于留下的亲戚们,自有新娘家的人招待。
院子里,另一对新人薛雪夫妇,见门口鞭炮声响起,知道接亲队伍已经离开。
他们笑闹着,也往自己家的方向赶去。
不到11点,一行人已经回到了家。
还没进家门,院子外头就噼里啪啦响起了鞭炮声。
大家伙儿拥着往屋里走。
供桌上的香和蜡烛早被点亮,张美英和王家和两位长辈端坐上座,各自别着朵小红花。
直到客人们陆续到齐,二老这才起身相迎。
满脸笑意地望着进来的俩年轻人。
“爸。妈。”
在人群的围绕下,新婚的小两口走进正房,对着二老异口同声地喊。
“哎,好嘞好嘞。”
张美英乐得合不拢嘴,手里捏着红包,一一递过去,王家和也给了一份。
那时候的婚礼简约,新人接进门,婚事就算成了大半。
王小东带着新媳妇挨个儿给亲戚们介绍,随后便回了自己屋。
剩下的人则开始热闹地寒暄起来。
张美英在一旁忙着发糖果、糕点给迎亲的亲朋好友,还一人给了5毛的喜钱。
堂屋的饭桌上。
虽说没打算大办,但来的客人也不少,加上院子里的邻居们都来帮忙。
原计划摆一桌的,结果硬是摆了两桌。
因为每家的当家人基本都来了。
王老太太作为院子里最年长的,自然也被请了来。
桌椅碗筷都是左邻右舍凑的,跟乡下办宴席似的,用完再归还各家。
荤菜嘛,王小北之前准备的野兔、腌鱼、野鸡蛋……
一股脑儿摆上了桌,存货去了不少。
烟虽然没有那么多,但保证每人能抽上几根。
尽管酒凭票购买,但这种场合自然也备了些。
说不办,其实跟办了也差不了多少。
每户人家还是送了1块钱的礼金。
大哥大嫂逐桌敬酒的环节自然不可或缺。
王小北他们几个则是一直在旁忙前忙后,帮着张罗事儿。
直到下午,众人酒足饭饱后渐渐散去,王小北他们这才得空坐下吃饭。
吃完饭。
王梅和冬秀跟着张美英,大姑王莉去收拾残局。
留下一群男人们在那儿闲聊。
王小北则溜回了房间。
王小北窝在房间里没多久,就被大伯谈话勾起好奇心。
他轻手轻脚溜了出来。
外头,大伯正跟王天成聊得起劲。
“城里头让咱们各个厂子和公社搭伙,弄副食品基地,好解决大伙儿的吃菜问题。还提了村里的十二条建议,虽然还没拍板,可听着也是箭在弦上了。”
王天成抽了口烟,“老大,这唱的是哪出啊?你仔细讲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