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堂空间有限,大家都习惯了打了饭回宿舍吃。
五个人边走边好奇地观察周围的人。
这里大部分人都穿着米黄色的军大衣,少数人身着黑色棉衣。
但从气色上很容易分辨,科研员和战士截然不同。
战士们皮肤黝黑,脸上的风干裂痕如同干涸土地上的龟裂纹路,嘴唇干裂,显得相当疲惫。
“咦,这基地怎么没见着女同志啊?”路上,吕晴疑惑地问。
王建中看了一下,笑答:“记得老杜说过,附近要建马兰村作家属区,大概在那片吧。”
“那军队里总有女兵吧。”吕晴接着笑道。
王小北听着二人的对话,心中对基地的格局有了初步的认识。
这里同样是个基地,但与前几天他们去的地方相比,重要性稍逊,可能是某种后勤据点。
马兰村,应该是新设的家属居住区。
老潘可能因为级别或能力问题,被安排在了这里。
那天开车前往的地方,才是研究基地。
爆炸地点,想必是在另一个遥远的角落。
走进食堂,大家都忙着排队打饭,但队伍分成了两列,界限清晰。
面色相对红润的人排成一队,队伍不长,每人手里领到的馒头还多1个。
而在另一侧,清一色的战士,他们得到的馒头不仅数量上少了1个,就连个头也明显小了一圈。
“咱们该往哪边排?”
几人盯着手里的餐券,一脸困惑。
事实上,这两条队伍紧挨着,几乎肩并肩。
“哎,同志,能问问咱们在哪儿打饭吗?”
王建中笑眯眯地拉住一名士兵,开口问道。
对方瞄了一眼:“喏,在那儿呢。”
手指向科研员的窗口,简短说明。
“多谢啦。”
“应该的。”
那人客气两句,转身继续排队。
“走吧。”
几人一马当先,朝着人少的队伍走去。
这边人少,也就十来号人,没一会儿就轮到了他们。
“咦,是你们呀?”
旁边队伍突然传来一个声音。
几人听到这话转头,正是那晚碰到的小项。
吕晴等人见状,心头也是一喜,毕竟共过患难,算是有了交情。
“哎呀,你们也在这儿呢。”
吕晴说着,看了一下,又问道:“对了,受了伤的那位战士还好吗?”
一旁的老杜闻言,笑眯眯地说:“卫生员说应该没事了,上次真得感谢你们。”
这话里行间,目光自然看向王小北。
对于救过自己战友的人,总是会不由自主地生出几分亲近感。
王小北感受到他的视线,笑着回应:“哪里的话,武连长不是也为了你们冒险找人嘛。我就是运气好些算了。”
“都要感激。”
老杜爽朗大笑。
“到咱们了。”
正说着,王建中笑哈哈地提醒了一声。
接着,几人便上前打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