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也是对纪王圣眷见怪不怪了,这在皇宫都不是什么秘密。
这种事只能是羡慕嫉妒,但也没有办法,谁让他们的儿子没有那么大的本事呢。
杨妃的俩儿子李恪李愔,燕妃的儿子李贞,都早早出藩封地,做了一方的刺史。
想要母子见一面千难万难。出藩的亲王无诏不得回京。
你再看看人家李慎,就一直在长安城逍遥快活,韦贵妃想要什么时候见儿子,派个人去通知一声就行。
很多时候都不用通知,就可以经常看见。
甚至有时候看多了,都觉得有些烦,真是不能比较。
“陛下,老奴以为贵妃娘娘说的对,若是陛下想要惩戒纪王,不如派人过去,或者将纪王召回,
没必要亲自去西州。”王德也跟着劝解,他了解这个主子,征战半生,也是想借着去西州去前方看看。
看着满屋子的人都在劝告自己,李世民虽然余怒未消,但也只能无奈的点点头:
“罢了,罢了,就等这个逆子回来之后再执行家法吧,此事暂且记下。
召回就不必了,如今安西局势不稳,需要他在那里主持大局。
那里不能没有人。”
“陛下圣明。”几人连忙夸赞,总算是松了一口气。
李世民再次拿起李慎写的信,越看越生气。
于是来到书案前,思索片刻后,挥毫泼墨,笔走龙蛇。
很快便写完了一段话,然后装进信封封好。
“王德,将此信送给那个逆子送去。”
“是,老奴这就去办。”王德连忙接过退了出去。
“对了,观音婢你们是否有事?”这个时候李世民才想起来询问皇后的来意。
“二郎,这不是端正月了么,妾觉得今年不如在宫里面设宴,款待群臣,
还可以他们将家中妻小带来一同赏月。
胡饼妾已经派人去通知了纪王府,让他们多做出来一些。
不知陛下可还有什么建议?”
“端正月?时间过得好快啊,转眼又到了年中,既然观音婢已经安排好了,
那便按照你的安排来办吧。
正好借着沐休大宴群臣,朕也很久没有跟他们用过膳了。”
听到是端正月的事情,李世民才想起来这都已经八月。
转眼之间过去了大半年,而那个逆子也离开了三个多月了。
“陛下说的是,这次我们便办的热闹一些,连他们的家眷一同过来。
也好让他们感到陛下的恩惠。”
李世民同意,长孙皇后面露喜色,她这么做也是为了给李世民无聊的时间里增添一丝了乐趣。
(初见君时君年少,白马春风闹。再见君时君不识,各自天涯老。)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唉~~~~”
西州,纪王府别院,李慎召集来了自己的亲信们,晚上一同赏月。
吃着胡饼,李慎突然有感而发,他想家了。
“好诗,王爷大才。”一旁啃着胡饼的石头,头都没抬,条件反射的就夸赞了一句。
“滚一边去。”
李慎踢了石头一脚。
“王爷是在思想长安么?”
看着纪王,王玄策能够从刚刚的两段诗句中听出其中的思乡之情。
两段诗句字数不等,又不押韵,他当然知道不是一首诗。
“唉~~~~~本王已经出来三个多月了,也不知道家中如何?”
李慎收回目光,坐了下来。
“王爷,既然王妃没有书信,那便说明王府没有事情,王爷也不必担忧了。”
周道务在一旁安慰。
“是啊,没有消息才是好消息,可能是本王极少出门的缘故吧,偶然间便会思念母亲,思念阿耶,思念母妃,还有那些儿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