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耕研究了两套方案。
a方案和b方案。
这两套方案都是一锤子买卖,必须胜利。
胜了,阿尼酋长就是拥有80万民众的部落,在全国就是首屈一指,也就在国内有绝对的控制权了。
败了,那就什么也没了,部落被吞并,阿尼酋长还要物理消失。
也就是说,阿尼酋长准备孤注一掷。
这一天,曹院长又和秦耕谈论回去的问题。就连曹院长也从基地获悉,本地部落正在备战,他不希望秦耕介入太深。
秦耕这次就没有再含含糊糊了,而是直接对曹院长说:“我不能走,在部落冲突没有结束前,我不能走。我们必须让阿尼酋长部落彻底胜利。培养一个阿尼酋长,我们至少在10年之内有一个可靠的朋友。”
曹院长陷入了沉默。
对,这块非洲腹地,动荡不安,我们国家在这里的投资经常因为敌对势力而受损失,每年都有中方人员在这里失去生命。
如果有一个强大的安妮酋长,我们就有了强大的实力支持。
但是,能赢吗?
“能赢!”
秦耕很有信心,因为他在这里开展的十几次战斗中深刻体会到,他们基本没有什么谋略,打法单一,基本上就是拼蛮力。
秦耕说:“我已经制定了两个计划,a计划和b计划。这两个计划,虽然不敢说有多高明,但是,我很自豪地说,拿出来用在这片土地上,取胜的机会还是很大的。”
接着,秦耕把a计划和b计划的大致纲领告诉了曹院长。
a 计划,秦耕打算利用佘佘部落对阿尼部落的轻视心理,采取诱敌深入的策略。
他准备挑选出阿尼部落中最为精锐且熟悉地形的年轻战士,组成一支先锋部队。这支部队佯装成在边界处掠夺资源的散兵游勇,故意制造出行动慌乱、纪律松散的假象,吸引佘佘部落的注意。
当佘佘部落按捺不住派出主力部队追击时,先锋部队则按照既定路线,向阿尼部落事先精心布置好的山谷地带撤退。
这处山谷地势险要,两侧山峰高耸,中间仅有一条狭窄通道。
阿尼部落的主力部队早已在山谷两侧的山峰上埋伏妥当, 待佘佘部落的部队全部进入山谷后, 将其主力部队一举歼灭。
同时,派出一支小部队从侧面潜入,专门放火,袭击后方。
之后,第三支部队登场,他们负责攻打酋长所在地,但不急于攻下,因为秦耕安排的重头戏是围点打援。
围点打援的主力是步枪营,三个步枪营中的两个专门做这件事。
曹院长听了之后,赞许道:“你还很专业啊!”
b 计划简单一些。
秦耕安排阿尼部落中擅长隐蔽和侦查的人员,潜入佘佘部落的领地,搜集他们的兵力部署、粮草储备地点以及重要将领的日常行动规律等关键情报。
然后,派出一支轻装部队,突袭佘佘部落的粮草储备地。利用火攻将其粮草全部烧毁,使佘佘部落陷入恐慌与混乱之中。
紧接着,趁佘佘部落军心大乱、兵力部署被打乱之际,阿尼部落全军出击,以雷霆之势对佘佘部落发动总攻,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一举赢得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