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最先抵达这里的船队。
可是,朝廷却对这里早有了解。
不过,想到东北靺鞨部落已经归附大周。
朝廷应该是从他们那里得到这处港湾的信息。
船队靠岸抛锚。
船员纷纷上岸,凿石伐木,修建临时码头。
天文地理馆的随行人员,开始对此地进行地理地形,以及经纬度测绘。
另有工匠勒石刻字,记录事件,宣示主权。
同时,竖立主权碑。
碑体显示“华夏大周海参崴地碑”字样。
此外,派遣两支武装小队向陆地深入探索。
生活在海参崴周边的是靺鞨的白山,拂涅二部。
靺鞨七部,以松花江流域的粟末部实力最强。
代表整个靺鞨部落归附中原王朝,被朝廷册封为“安东大将军”的就是粟末部的首领。
武装小队很快发现白山,拂涅二部的族人。
酋长听闻有天朝之人走海路而来。
带领族人前往港口拜见统领。
并且用毛皮,山参,鹿茸,肉干等物,交换了一些铁制刀具,瓷器,布帛等。
依照朝廷的部署。
船队留下百余人,在此建设稳固据点。
将这里打造成北部航线上的补给港口。
同时,也可作为与靺鞨部落的商贸港,加强彼此间的交流与沟通。
船队在海参崴停留数天。
而后,继续沿着海岸线向东北方向航行。
十天后。
船员站在甲板上,右前方的天际出现了一块陆地。
其实不是陆地。
而是一个狭长的岛屿,此岛便是——库页岛!
华夏民族第一大岛。
令人心痛的是,它被后世子孙给弄丢了,成了沙俄的囊中之物。
在库页岛与西面的陆地之间,有一条近两千里的海峡。
最窄处只有二十里的距离。
它是南面汉海的延伸。
海图上,宇文衍将这处海峡标注为——“吉林库页海峡”。
后世所谓鞑靼海峡,间宫海峡的什么鬼,通通去死吧!
沿着海峡一直向北航行,抵达库页岛的北部。
在其西北角的对面,便是黑龙江的出海口。
这条华夏民族的内河,在后世却成了界河。
一样是如哽在喉的痛楚!
等到另一支船队抵达出海口。
试航船队兵分两路。
一支向东靠近库页岛西北角,登岛探测!
另一支则顺着黑龙江溯流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