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
- 时间利用率 = (实际运行时间 \/ 计划运行时间) \\times 100
- 性能效率 = (实际生产速度 \/ 设计生产速度) \\times 100
- 良品率 = (合格产品数量 \/ 总生产数量) \\times 100
2 数据收集
为了准确评估设备的生产效率,需要收集以下数据:
- 运行时间(operating time):设备实际运行的时间。
- 计划运行时间(planned operating time):根据生产计划,设备应该运行的时间。
- 停机时间(downtime):设备因各种原因无法运行的时间,包括故障、维护、调整等。
- 生产数量(production quantity):设备在一定时间内生产的总产品数量。
- 合格产品数量(good product quantity):符合质量标准的产品数量。
- 设计生产速度(design speed):设备在理想条件下的生产速度。
3 数据分析
根据收集的数据,计算各项效率指标:
a 时间利用率
\\[
时间利用率 = \\frac{实际运行时间}{计划运行时间} \\times 100\\
\\]
例如,如果设备计划运行时间为8小时,实际运行时间为7小时,则时间利用率为875。
b 性能效率
\\[
性能效率 = \\frac{实际生产速度}{设计生产速度} \\times 100\\
\\]
例如,如果设备的设计生产速度为100件\/小时,实际生产速度为90件\/小时,则性能效率为90。
c 良品率
\\[
良品率 = \\frac{合格产品数量}{总生产数量} \\times 100\\
\\]
例如,如果设备生产了1000件产品,其中950件为合格产品,则良品率为95。
d oee(整体设备效率)
\\[
oee = 时间利用率 \\times 性能效率 \\times 良品率
\\]
例如,如果时间利用率为875,性能效率为90,良品率为95,则oee为:
\\[
oee = 0875 \\times 09 \\times 095 = 0748 \\approx 748\\
\\]
4 识别瓶颈
通过数据分析,识别影响生产效率的瓶颈:
- 高停机时间:如果设备停机时间过长,查找原因(如设备故障、维护不足、操作不当等)。
- 低性能效率:如果实际生产速度低于设计速度,查找原因(如设备老化、操作不当、材料问题等)。
- 低良品率:如果合格产品数量较低,查找原因(如设备精度问题、材料质量问题、操作不当等)。
5 制定改进措施
根据识别出的瓶颈,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 设备维护:加强设备维护和保养,减少故障和停机时间。
- 操作培训:对操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操作技能和效率。
- 工艺优化:优化生产流程和工艺,提高生产速度和良品率。
- 材料管理:加强原材料管理,确保材料质量符合标准。
- 技术升级:考虑对设备进行技术升级,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6 持续监控和改进
评估生产效率不是一次性的工作,而是一个持续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