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赠黄蜚太子太保,谥忠烈。”
“追赠贺锦太子少保,谥襄勇。”
等封赏结束已经临近中午。
崇祯这次一共封赏了一位国公,三位侯爵,十多位伯爵。
除了这些,下面中低级的将领也全都有升迁。
崇祯借机向各地的卫所安插了很多战场的功臣。
为接下来的倒谢做准备。
崇祯二十九年冬月初十,早朝。
按照规矩,朝会应该由内阁首辅谢三宾主持。
谢三宾向前一步刚要说话,他身后的吏部尚书邱瑜便抢先说道:“陛下,太子失踪已有半年之久。各地守军,商人,百姓苦苦寻找,至今未能发现线索。”
“国不可一日无君,君不可一日无储。臣以为应该按照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规矩,另立新的储君!”
谢三宾对邱瑜的举动大感意外。
可邱瑜已经把话说完了,他已经没办法打断,只能干瞪眼。
崇祯问朝中大臣:“诸位觉得呢?”
“臣附议。”
“臣也附议。”
复读机们一如既往的发挥着作用。
崇祯看向内阁首辅谢三宾:“谢尚书以为如何?”
谢三宾能怎么办?
反对?
除非他能确保找到朱慈烺。
否则皇位必定是朱慈炯的。
当朱慈炯继承了皇位,能不找他的麻烦?
谢三宾只能无奈说道:“臣附议。”
崇祯点头:“好,那就立朱慈炯为太子。”
谢三宾向左右看了看,见没人抢着说话后才从怀里拿出一封奏疏,高高举起并说道:“陛下,这是今年京察的结果。”
王承恩迈着老迈的步伐走到谢三宾身边,拿过奏疏转交给崇祯。
崇祯随便翻了遍:“从结果看还不错,京师的官员既没有贪腐情况,也没有欺上瞒下的行为,可以说是政清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