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半大孩子,除了穿着同样的衣服外,脖子里还挂着一个大大的布袋,一边走,一边大声喊着:“大明报刊,两个大子儿一份!”
“大明报刊,两个大子儿一份!”
“大明报刊,两个大子儿一份!”
随着孩子呢清脆的喊声,街上的百姓、军民、士绅都被吸引了。
“那孩子,这大明报刊是什么?”
路边正在打扫柜台的油坊掌柜,手里拿着鸡毛毯子,走出店门, 一脸好奇的对那孩子问道。
“掌柜的,大明报刊和之前的朝廷诋报差不多,刊登一些朝廷军国大事、朝廷制定的政策、皇帝老爷的旨意,或者是民间的闲闻趣事。”
听报童这么说,油坊掌柜的眼睛一亮。
“多少钱?”
“两个大子儿。”
“得嘞,给我来一份儿。”
现在京城百姓们的日子好过了,油坊的生意不错,掌柜的也不在乎区区两个大子儿。
将钱交给报童,接过对方递过来的报纸。
报童也很是高兴,每卖出去三份报纸,自己就可以获得一枚铜。
一枚铜钱虽然不多,但却可以买一个白面炊饼充饥。
社学里虽然管一顿午饭,但早饭和晚饭还得自己在家吃不是?(明朝老百姓是一日三餐,就是没有土地的佃户,也是一天吃三顿,不是后来的一日两餐)
能够为家里减轻一点负担,就是早起一会儿也没什么。
报童走后, 掌柜的就拿起报纸开始浏览起来。
只是,他刚看到第一个版面,脸上就露出了惊骇之色。
“这……”
“老韩,那报纸上写了什么?念出来让我们也听听。”
一名熟客凑上来,笑呵呵的对韩掌柜说了一句。
“别闹,我还没看完,两个大子儿呢。”
韩掌柜说完,就迈步进了铺子。
熟客倒也不恼,跟着就走了进去。
片刻后,铺子里就传来一声怒吼。
“我就知道,那些当官儿的没一个好人!”
熟客满脸怒气,大声嚷嚷让韩掌柜吓了一跳。
“那可都是当官儿的,你少说两句。”
韩掌柜赶紧劝道。
熟客满不在乎道:“朝廷都已经刊登出来了,你怕什么?”
闻言,韩掌柜一愣,旋即也反应过来,出言附和道:“没错,没错,朝廷既然没瞒着,那自然就不怕我等议论。”
“要我说,这些当官儿的,全部抓起来有冤枉的,隔一个抓一个一定有漏网之鱼。”
韩掌柜亦是愤愤不平道。
“呸!还是圣人之后呢,竟敢做下这么多恶事,要我说朝廷就不应该再给他们优待。”
再次咒骂了一句,熟客又对韩掌柜催促道:“老韩,看看那一面,看那面写的什么。”
“好,这第一面读完了,咱们再看看第二面。”
“嘶……”
鹤鸣楼一楼的大厅内,高台上正在为茶客们读着报纸的说书先生,刚翻到另一面,只是随意看了几眼,就倒吸一口凉气。
“郭先生,我们还在这等着呢,您别发呆呀。”
见上面的郭先生不说话,底下坐着的茶客们忍不住开始催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