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定了为徽宗帝的‘挚友’复诊的事情,陆海棠问起了在边城建设商贸城的事。
“皇上,边城建商贸街的事情可是定下来了?”
天气已经转暖,早一天定下来,就可以早一天着手建造。
“今个早朝上朕同朝臣说出这个想法,齐丞相那老匹夫竟是说什么不妥。”
提起齐丞相,徽宗帝就怒意横生。
在早朝上还没有直说要将边城建设成商贸城,只是说边城遭受战乱,又经受雪灾,又有不少的难民进入城中避难。
所以要从国库拨出银子帮着边城的百姓重新建设家园。
可是齐丞相却是说,朝廷拨发银子帮着边城百姓修补房屋实属常情,为何要收留逃难到城中的难民。
难民又不是大宣百姓。
齐丞相这么一说,就有不少的朝臣站出来符合。
说难民不是大宣子民,若将他们留在城内,恐会对大宣不利。
徽宗帝强按捺着性子,跟朝臣们分析收留难民的长处。
帮助那些难民重建家园,那些难民定是心存感激,从而会一心一意效忠于大宣。
而且大宣子民数目庞大,对于大宣也是有益处,若是发生战事,便再不用发愁招不到新兵。
然而不管徽宗帝怎么说,齐丞相就是带头反对。
陆铮不予余力的支持皇上,还跟着齐丞相在朝堂上争执起来。
齐丞相说陆铮:一介武夫哪里懂得治国之道。
陆铮反唇相讥:若是发生战事,难不成还能指望丞相这等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官用嘴皮子将对方说死!
两人各不相让,争执不停。
吵的徽宗帝脑仁疼。
最后只好开口道:此时先暂且搁置,他日再议。
齐丞相这才作罢。
齐丞相的担忧,也可以理解。
毕竟古人的思想没有现代人灵活。
但是理解归理解,总不能让迂腐保守的陈旧观念阻碍了商贸城的建设。
创建商贸城不仅是自己的‘千秋大业’,也一样是为了大宣的经济发展。
徽宗帝说完,陆海棠淡淡的问:“皇上打算什么时候再提及?要是朝臣还是反对呢,皇上打算就这样一直推迟下去?”
“皇上可是有想过,早一天建好商贸城,就会早一天促进同邻国的商贸往来,有了商贸往来就会为大宣带来利益。”
“朕又何尝不知!”徽宗帝颇为苦恼。
接着道:“朕已经想好了,先给齐丞相几个老匹夫几天的缓冲时间,下一次朕若是再提及,便是告知,而不是同他们商议。”
陆海棠微微挑眉。
不错嘛,小皇上都会用‘缓冲’这个词了。
“之前早朝的时候皇上有没有龙颜不悦,拿起砚台砸人?”
陆海棠突然这么一问,倒是把徽宗帝问住了。
虽然不明白陆海棠为何忽然提起这个,倒也清楚,自是有她的目的。
微微颔首:“先前齐丞相在朝堂上居功自傲,朕一时气急,拿起砚台砸在他脚下。”
“砸在脚下怎么能有效果,要砸在头上,才有震慑力。”陆海棠笑颜如花,说的也是不急不缓,然而内容却有点血腥。
徽宗帝眸色一亮:“当真?”
陆海棠笑的意味深长:“当不当真皇上试试不就知道结果了。”
“当然,皇上可不能随便的砸,要找个借口。”
“朕又不是不懂事的孩童,当然知晓要寻个由头。”徽宗帝眼眸含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