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顺吉目光闪烁,交织着思索与期盼,声音诚挚而饱含敬仰:“寒遂法师,今日之遇,冥冥中自有天意,足见你我善缘深厚。宝刹清幽肃穆,令人顿生敬畏。不知可否借贵寺一方净土,容弟子与法师促膝长谈,共参法理,求教禅机?”
寒遂法师微微一笑,似已了然对方心意:“宇文施主有此雅意,实乃贫僧之幸。佛法广大,深不可测,能与同道者共参,亦是修行。请随贫僧来,寺中恰有静室一间,可供施主静心体悟。”
“多谢法师。”宇文顺吉双手合十,深揖一礼。
于是,在寒遂法师引领下,三人步入寺中一处静室。室内陈设简雅,檀香幽淡,沁人心脾。宇文顺吉与寒遂法师相向而坐,余乐则静侍一旁。
宇文顺吉暂且抛却帝王身份与俗世牵绊,全神贯注于与法师的对谈之中。他虚心请益,凝神谛听,时而沉思,时而颔首,仿佛在此刻觅得了久违的内心安宁。寒遂法师则以平和深湛的话语,徐徐引导他深入佛法精髓,令其对人生、对世界的感悟愈加深邃明晰。
……
夕阳西沉,天际悬着一轮熔金般的落日,余晖遍洒,为万物披上温暖而神秘的华彩。宇文顺吉与余乐便在这绚烂景致中辞别寒遂法师,缓缓步出北塔寺。
“不虚此行!”回宫路上,宇文顺吉步履轻快,面泛满足之色:“未曾料到朕今日竟有缘得遇寒遂法师。”
他深吸一口气,慨叹道:“法师智慧如海,令朕获益良多。其言如明灯,驱散了朕心中迷雾。”
余乐微笑颔首,轻声附和:“诚然,法师字字珠玑,回味无穷。”
宇文顺吉若有所思,语带感慨:“昔日南梁皇帝倾国力广建庙宇,延揽僧众,成就‘南朝四百八十寺’之盛景,自有一番深意。僧侣超然物外,以清净慧眼观照世事,其见解往往比深陷红尘者更为深邃独到。彼等虽处化外,却能以超然心境洞察万象,这份透彻,正是我等治国理政者所或缺的。”
余乐静聆,心中默然称是。他对佛法知之甚少,不敢妄言,只恭敬应道:“陛下明察。确应以平等心待万物,以慈悲心待众生。”
“余乐,”宇文顺吉停步,目光郑重:“朕有要事托付于你。明日,你亲往北塔寺,无论用何方法,务必将寒遂法师请至你府中,好生款待。切记,定要让法师感受到朕的诚意与敬重。”
余乐心头一凛,连忙躬身:“遵旨!臣定当竭尽全力,不负圣望。”
宇文顺吉微微点头,语气威严中带着期许:“日后,朕将日日亲往你府上,与法师共论佛法。此事关乎朕之修行与国运福祉,你须慎之又慎。”
言及此处,他声调陡然转厉:“余乐,此事若办得妥当,朕必有重赏;然若有丝毫怠慢差池,朕绝不轻饶!届时,便下旨让你剃度出家,以儆效尤!”
余乐一惊,再次深深行礼:“是,陛下!臣定当殚精竭虑,绝不敢懈怠……呃,等等?陛下,您不是说要以慈悲心待人么……”说完,急忙追赶上去。
宇文顺吉笑骂:“让你剃度出家,难道不是慈悲?”
“那顺怡公主怎么办?陛下莫非也要送她去当姑子?”
“朕可管不了那么多。”
“不管不行啊,她可是你妹!”
“你骂谁?!”
“微臣不敢……”
“你分明已经敢了!”
两人谈笑风生,一路前行。清朗的笑声随风飘散,引得路人侧目。他们却浑不在意,享受着这难得的轻松快意。
……
在凤宁宫内,雅图太后端坐于软榻上,手中轻轻摩挲着一串温润的佛珠,眉宇间透露出一丝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她的贴身侍女乌林珠轻步上前,低声禀报道:“太后,紫贵妃怀孕了。”
这消息如同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让雅图太后的心中泛起了层层涟漪。她的脸上先是闪过一丝惊喜,然而马上脸色一沉,这份喜悦很快就被忧虑所取代。
“这消息可确凿?”雅图太后沉声问道,目光中透露出几分谨慎。她深知宫廷之中,消息的真假往往难以分辨,尤其是在这样敏感的时刻。
乌林珠微微点头,低声回应:“回太后,消息是从太医院传来的,胡太医和李太医一起前往思德宫诊断,应该不假。”
雅图太后闻言,轻轻叹了口气,眉宇间的忧虑更甚:“哀家有些担心呐,心脏有些受不了。一来,这消息的准确性尚需确认;二来,皇后刚刚小产,心情未定,紫贵妃此时怀孕,难免不会激怒她,宫中的风波只怕又要再起;三来,紫贵妃如今被幽禁在思德宫,身边无人照料,若是因此影响了身子,影响了肚子里的皇孙,那可如何是好?”
说到这里,雅图太后缓缓停下了拨动佛珠的手,那双深邃的眼眸望向远方,仿佛在向神明诉说着无声的祈愿。片刻的沉吟之后,她语气坚定地下达了命令:“乌林珠,你随哀家前往思德宫一趟。哀家要亲眼看看风凝紫这丫头,确认她是否真的有了身孕。如果真的怀孕,哀家绝不会坐视不理,定要为她撑腰,让那些心怀不轨的奸邪小人收敛他们的卑劣行径。胆敢伤害她的人,哀家定会让他们十倍奉还!”
乌林珠闻言,立刻恭敬地回应:“是,太后。奴婢这就去准备。”
……
思德宫的大门从外面紧紧锁着,显得格外冷清与孤寂。乌林珠站在门前,神色肃穆地下令太监打开宫门。
小太监扯着喉咙,尖锐的声音在空旷的宫院中回荡:“太后驾到——”
这声音如同一道惊雷,瞬间将风凝紫从混沌的思绪中惊醒。她猛地一激灵,急忙整理了一下衣衫,快步走出殿外。当她瞧见那熟悉的身影——雅图太后,正缓缓步入宫中,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复杂的情感。
风凝紫急忙跪下行礼:“臣妾参见太后,太后千岁千千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