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可盈驳斥道:“穷兵黩武,此乃燕朝日渐颓废之根本也。陛下,如今各地天灾频发,民不聊生,饿殍遍野,百姓们连草根都需争食以果腹,此等情境之下,我们还要大肆征兵,穷尽国力以战,岂不是在教唆陛下自绝于天下苍生吗?
再者,江南虽素有鱼米之乡、富庶之地之美誉,但那富庶的不过是乡绅权贵之家,寻常百姓多少能吃得上一顿饱饭?若再行征兵之事,势必加重民间疾苦,引发更多动荡。臣以为,当前应以安抚民心、恢复生产为首要之务,而非轻启战端,徒增伤亡。
陛下,臣并非怯战之人,但战争之残酷,非亲历不知其苦。臣只愿我大燕能休养生息,待国力日渐强盛之时,再图长远之计。还请陛下三思而后行,勿因一时之怒,而陷天下苍生于水火之中啊。”
言罢,郭可盈深深一揖,目光中既有对国事的忧虑,也有对民生疾苦的同情。
郭可盈的一番肺腑之言,让钱元昭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他感到自己仿佛站在了一个进退维谷的十字路口。初登帝位,便遭遇了如此棘手的难题,这无疑是命运对他的一次严峻考验。
想到顺兰若得知乾军大举进犯燕朝的消息,定会忧心忡忡,食不甘味,夜不能寐,钱元昭的心中便充满了不舍。他不愿让新婚的妻子承受如此沉重的思想负担,更不愿看到她因担忧国事而陷入郁郁寡欢,整日生活在阴霾之中。
然而,面对乾朝的强势进攻,钱元昭又感到无力回天。打,实力悬殊,胜算渺茫;躲,又无处可逃,只能坐以待毙。臣服于乾朝,则意味着他将成为亡国之君,这是他无论如何都无法接受的。
战争,拼的是国力,是军队的综合实力。若硬要支撑着抵抗乾军的进攻,势必要倾尽国力,穷兵黩武,这无疑会背负天下人的骂名。此刻,钱元昭仿佛看到了父皇当年的身影,体会到了他当时的无奈与挣扎。
王孝武轻笑一声,眼神中闪烁着不屈的光芒,反驳道:“傅大人,您的意思是,咱们索性举手投降,跪迎那些以屠城为乐,视燕人为猪狗的乾人吗?乾军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他们的铁蹄之下,是多少无辜百姓的血泪与哀嚎。您难道忘了,他们是如何在高奇县犯下滔天罪行,将我们的同胞如同猪狗般屠戮?
我们若选择投降,不仅是对祖先的背叛,更是对千千万万燕人生命的极大不负责。难道您要看着我们的亲人、朋友、同胞,在乾军的刀下颤抖,在绝望中哀嚎吗?
郭大人,身为朝臣,您当以国家为重,百姓为先。岂能因一时的安逸,便置国家安危、百姓生死于不顾?我王孝武虽不才,却愿以手中之剑,护卫我大燕疆土,与乾人决一死战,纵使粉身碎骨,亦在所不惜!
再者说,战争虽有胜负,但勇气与尊严却永不言败。我们若能团结一心,同仇敌忾,又何惧乾军之强?还请陛下明察秋毫,勿让软弱与退缩之声,掩盖了我大燕儿郎的铮铮铁骨和不屈意志!”
言毕,王孝武的目光犹如熊熊燃烧的火焰,身形挺拔如松,宛若一位即将冲锋陷阵的勇士,周身洋溢着不屈不挠的光辉,令在场众人无不感受到他那份坚定不移的决心与超凡脱俗的勇气。他的言辞如雷鸣般在太极殿内回荡,令郭可盈和裴俊一时语塞,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郑锦双目微闭,却在眼缝间投射出锋利如刀的光芒,内心深处不禁涌起一阵哀叹:燕朝从不缺乏铁骨铮铮、英勇无畏的武将,他们本应成为国家的栋梁,民族的荣耀。然而,先帝的猜忌多疑,听信谗言,却使得这些忠勇之士几近凋零,这才让乾人有了可乘之机,日益嚣张跋扈。
如今,国家正值危难之际,外有乾军压境,虎视眈眈;内有民生凋敝,百姓疾苦。燕朝,这个历经风雨的王朝,如今正如同狂风暴雨中的一叶扁舟,摇摇欲坠。但郑锦深知,一个国家的兴衰,绝非仅凭君主的英明与否所能决定。它更在于是否有那些敢于担当、勇于奉献的忠臣良将,是否有那份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
念及此处,郑锦缓缓睁开双眼,声音沉稳而坚定:“陛下,大燕尚有百万精锐之师,其中不乏骁勇善战的大燕水师,足以确保玉龙江防线固若金汤,不被乾人所破。老臣斗胆提议,从各地虎贲营中抽调五千精兵,汇聚于建州。在短期之内,我们便能集结至少二十万大军,增援瓜州。调兵遣将之时,可借助水师舰船之力,沿运河北上,直抵瓜州城下。如此,我大燕定能转危为安,将乾人赶出白沙河以南地区,解除北方四镇和瓜州之危!”
钱元昭此刻被大臣们激烈的讨论说得脑袋嗡嗡作响,只觉一阵眩晕袭来,心中茫然无措,仿佛置身于狂风巨浪中的小舟,不知该何去何从。他只能机械地点了点头,声音微弱而犹豫:“郑阁老言之有理,朕……朕一切听凭众卿家安排。”
说完这句话,钱元昭的眼中闪过一丝无助与迷茫。他深知自己缺乏治国理政的经验,面对如此严峻的局势,更是感到力不从心。他渴望能够做出明智的决策,带领大燕走出困境,但现实的残酷让他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与恐惧。
此刻,他只能将希望寄托在这些大臣们身上,希望他们能够齐心协力,共同抵御外敌,保卫大燕的江山社稷。
……
一道幽暗的身影悄无声息地潜入了越凤宫,紧接着,宫内便响起了一声惊恐的尖叫。
“你……你是何人?为何深夜潜入,在此装神弄鬼?”宇文顺兰的声音中充满了惊慌与不解。
“公主殿下勿惊,微臣乃探马营副统领苏赫炽,特奉皇上之命,前来建州秘密传达圣旨。”苏赫炽连忙低声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