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宫宴时, 太后总算盼到外孙女进宫。
自从女儿出事,外孙女便病恹恹地在公主府里养病,想见她一而不容易。太后虽然派人过去看她,但外孙女从来都是报喜不报忧, 强装出一副没事人的模样, 如何都不肯进宫, 只道怕将病气过给她, 怎不让她操碎心?
太后好几次都想直接出宫, 将人带进宫算了。
但外孙女难得强硬一回,她舍不得逼这孩子, 只能拜托太子妃多照看点。
看到外孙女, 太后眼泪差点流出来。
“好像又瘦了, 是不是都没好好吃饭歇息?”太后生气地说, 想骂又舍不得骂。
宣仪郡主乖巧地道:“外祖母放心,我这段时间已经好很多啦,也有好好吃饭的,还吃了不少补品,再过段时间, 就能补回来啦。”
太后仔细端详她,发现她精神确实不错, 并非是安慰自己, 多少有些欣慰。
转头她找太子妃, 好奇地问:“太子妃, 你是怎么劝她的?”
裴织便将宣仪郡主去女子私塾教导那些女子读书识字的事告诉她,“这一批被招到私塾里的学生里, 有不少身世坎坷的可怜姑娘,宣仪和她们接触过后, 可能是心生感慨罢。”
正如温如水曾经说过的,当这世间还有人的境况比自己凄惨时,突然间发现自己的悲痛其实不算什么。而且那些人经历过如此不公的命运后,依然不放弃,坚强地为自己挣一条出路,心里总会有所触动。
如今女子私塾由温如水和贺诚明一起打理。
私塾里招收的学生有两种,一种是被父母真心疼爱,愿意将女儿送进私塾读书识字的;一种是命不好,不受家人疼爱,甚至还遭遇种种不公,只能半工半读的。
与宣仪郡主接触的学生正是后者,是温如水特地挑选的,她们身上都有不同的悲惨经历。
有的因为是女孩子,被父母嫌弃,在家做牛做马,为了一点微薄聘礼还要被卖掉;有的在夫家遭受不公平的待遇,因生下女儿被婆家嫌弃,最后女儿生病死了,自己也差点被逼死;有的父母双亡,寄人篱下,甚至连家产都被抢夺,还要将她嫁给一个有病的老头;有的母亲去世,父亲再娶,继母不慈,苛待之极;有的……
可谓是触目惊心。
这些女子的年纪有大有小,是贺诚明特地让人去寻的,都是活不下去,差点被生生逼死。
贺诚明将她们买下来,安排她们在织布作坊工作,给她们一个庇护之所,白天时安排她们在私塾上两节课程,让她们读书识字。
这些女子十分感激女子私塾为她们所做的事,学习起来十分认真拼命。
也因为有了希望,她们渐渐地从以往的悲痛中走出来,格外珍惜现在的生活,将织布作坊和女子私塾都当作自己的家般珍惜爱护。
宣仪郡主接触的便是这样的学生,随着越发的了解她们的经历,也被她们所触动,想为她们多做一些。
这人一忙起来,自然也没空想东想西。
太后听得入了神,久久不语。
半晌,她轻叹道:“哀家虽然知道这天底下的女子并非个个都是好命的,却也没想到有这么多命运坎坷的可怜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