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潮十八岁时, 裴家就开始张罗着要为他物色妻子人选了。
此时的他,跟随魏王赴过战场,在与北狄的战争中,立下了汗马功劳。有军功在身, 自然一回京便受封了正三品的怀化大将军。
裴家更是跟着水涨船高, 由之前的昌宁伯府, 荣升为了昌宁侯府。
裴家已经沉寂多年,早有衰退之意。如今一个裴潮, 便中兴的裴家。且裴大将军还如此年轻, 日后定然前途无量。
所以, 一时之间,想和昌宁侯府结为亲家的人家几欲要将裴家门槛踏破。
而昌宁侯世子夫人, 裴潮的母亲,就更不愿徐家的那个小丫头有事没事就往裴家跑了。从前都还小, 看在魏王府和徐大娘子的面子上, 倒不能说什么。可如今都大了,且徐家也因着景王府一事更加落寞……昌宁侯世子夫人自然更看不上。
裴家既已中兴,日后定然是要蒸蒸日上,再登一高的。
而这个时候, 择一门于潮哥儿前途有助益的姻亲, 自然是重中之重。
那个徐家的薛姓丫头,虽然养在了徐大娘子身边几年, 近几年来也颇有教化。但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她从小就是个野孩子, 从小就小偷小摸惯了,再怎么教养,也改不了她的本性。
很多东西, 都是刻在了骨子里头的。
改不了。
裴家虽是靠魏王府中兴起来的,但其中最重要的还是潮哥儿自己本事。所以,昌宁侯世子夫人虽还是对魏王府有感激之心,对魏王妃十分敬重,但若是魏王府欲插手她潮哥儿大婚一事,昌宁侯世子夫人还是不高兴的。
她自己的儿媳妇,她想自己亲自挑选。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潮哥儿的亲事,便是他祖父祖母,甚至太-祖母都没有决定权,何况是魏王府。她想,魏王妃应该也不会为了一个徐家收养的丫头而一再和她作对。
只是这潮哥儿近来越发一心扑在军务上,对娶妻之事并不上心。他倒不是拒绝她为他选定人选,他是压根就不在意这件事。
每次他从军中回来,只要一找他说这事,他定然会无视掉。
只托词说军务繁重,他无暇分心去想这些。又说,他还未及冠,这些事不必着急。
潮哥儿现在是个极有主意的人,再不是小时候的那个憨憨了。许是跟随魏王左右跟久了,身上难免会学了点魏王殿下为人处事的影子。他严肃起来的时候,便是她和他父亲都不敢再多言。
因潮哥儿不配合,此事也就一直没多少进展。
但她急啊。她也害怕,怕潮哥儿会真看上那个徐家的薛姓丫头。
这日,昌宁侯世子夫人早早便准备了糕点和亲自炖熬的一些滋补汤水。待前头一传来消息,说是公子回来了后,昌宁侯世子夫人则即刻带着这些东西去了儿子院儿里。
裴潮是真的一心扑在了军务上,他如今是圣上看重的武将,他有心想替圣上分忧,想多办点实事,所以时刻都警惕,丝毫不敢怠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