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国使团在北晋时间长了,皇上和太子难免会有想法,大梁九王得想好说词啊。”
“是,他都有安排。”来的路上,他们便已经商量好了。
一国使团在他国,最多停留一个月,时间一长难免皇室有想法。
但北晋的事要处理起来,没有两三个月不可能。
正在几人欣慰之时,李双晚语出惊人:“外祖父,您可有考虑辞官?”
朱老大人身形一顿,忙坐了身体:“琰琰,你是说……”
不等李双晚说话,朱老夫人已道:“这件事,外祖母支持琰琰。你外祖父年纪大了,这两年身子骨也没以前利索,我让他把官辞了,可他总放不下衙门里的那一堆事。”
前世外祖父死得凄惨,连带着没两天外祖母也跟着去了,这一世李双晚觉得外祖父和外祖母也该好好颐养天年,何若还要为这样的朝廷卖命。
李元乔忽道:“外祖母娘家出自皇商,二舅一直在外经商,手中财务累累。外祖父又官居正二品大理寺卿,我和爹手握三十万李家军,对皇室来说,我们是他们悬在头顶的刀。”
李双晚诧异看向哥哥,没想到哥哥竟能说出这番话来。
“妹妹,你不用这么看着我,你昨天那番话我回去之后想了很久,虽然立即交出兵权,还不行,但一点点慢慢去做,是可以做到的。”
朱老大人看看外孙女,外孙,又看看女儿女婿,点头:“好,明天我就上书太子。”
解决了这桩事,李双晚也算是了却了一场心事。
看向朱清孟:“大表哥。”
朱清孟忙抬头看去:“表,表妹。”
他刚才一直在听他们说话,明白自己和表妹之间的差距何其之大。
李双晚朝他露出一个明媚的笑脸:“大表哥,我答应过你,要看着你科举中榜,没有食言哦。”
朱清孟脸上露出笑:“我不会让表妹失望的。”
大舅是外官,外祖父辞官后,纵然大表哥高中状元,也只会进翰林院先做个七品编修。
他们的人能退,但不能退得毫无自保能力,可以任人宰割的地步。
大舅和大表哥,便是朱府的后盾。
“大表哥,你身边伺候的依旧是小顺子吗?”
“是啊,怎么了?”
这一次李双晚不想再瞒着他:“把他换了吧。”
“怎么了?小顺子人很机灵,伺候你大表哥挺好的。”朱老夫人也道。
“是,他从小跟着我一起长大,有他伺候在我身边,我省心不少。表妹,为何要这么说?”
“派人去他屋子里一搜便知。”
朱老大人立即唤来了管家,让人先把小顺引开,然后去他屋子里搜。
不过片刻功夫,管家就在小顺的屋子里搜到了三百两的银票,以及一包药粉。
小顺被押跪在几人面前。
朱清孟掩不住的失望和气愤:“小顺,你告诉我,这是什么!”
小顺被两个侍卫一左一右押着,可他依旧不甘心:“大公子,您说什么呀,小的伺候您十多年了,您还信不过小的吗?”
“那好,那你告诉我,这三百两银票哪里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