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到这里时,曹昂表情严肃起来。
对于诸葛亮心中的芥蒂是什么。
曹昂是知道的。
可先前的事儿,他改变不了什么。
他能做的就是改变现状。
诸葛亮之才,这无需他来验证什么,这是经过历史验证的,这样一位大才,曹昂肯定想叫他发挥应尽之才。
曹昂所能给予的,就是他对诸葛亮毫无保留的信任。
如何用诸葛亮,其实曹昂一直都很犯愁。
毕竟聪明的人,向来是主意很正的。
但是此前在荆北治下,诸葛亮的所作所为,让曹昂知道该怎样用了,在一些事上,他跟诸葛亮的想法是一样的。
都不希望战乱影响到百姓。
都不希望乱世一直存在。
既然是这样,那就求同存异。
“孔明,军工,军屯,军屯学诸事,这份责任与担子不轻。”贾诩放下茶盏,撩撩袍袖对诸葛亮道。
“公子在荆南试行的军制调改,想必孔明也知晓一些了,而在这调改下,军工,军屯是很特殊的存在,这是介于军队与地方之间的,且与军队和地方都有牵扯。”
“如此重要的存在,如果没有好好理顺,让其有该有的发展,这在今后是会带来很多麻烦的。”
“而军屯学呢,看似是军屯的附属产物,可实则却是公子给底层子弟的一个希望,毕竟求学有多不易,孔明应是清楚的。”
诸葛亮的表情有所变动。
因为战乱的缘故,诸葛一族是客迁荆州的,诸葛一族今下在荆州是站稳脚跟了,可这不代表最初就是这样啊。
这其中有多少艰辛与困难,别看那时诸葛亮还小,可他却是心知肚明的。
像他这样的出身尚且这样,更别提比他出身还要低的了。
读书在任何时期都是很奢侈的。
出身不同,人经历的是不一样的。
“某其实有一个想法,就是想叫天下人能吃饱,能穿暖,有书读,没有冤屈,这件事看起来容易,可做起来却很难。”
见诸葛亮如此,曹昂表情正色道:“不止是某,其实还有很多人,都发自内心的认为,人不该被分为三六九等,可现实却很残酷,人就是被分为三六九等的。”
“这乱世,让各路诸侯相争相斗,也叫人的贪欲与野心无限放大,某现在就一个想法,能够跟随我父尽快终结这乱世,只有乱世终结了,某所追求的才有实现的可能,不然只会有不断地反复。”
诸葛亮听到这话,内心是有触动的。
他想的更多。
此间气氛有所变。
不知过了多久,诸葛亮这才有所动,抬手朝曹昂一礼道:“亮愿为公子分忧。”
“好,好。”
听到这话,曹昂露出笑意,起身去搀诸葛亮双臂,“有孔明接手军工,军屯,军屯学诸事,某这心就定了,哈哈!!”
对于诸葛亮何时表明效忠,曹昂不在意了,他在意的,是诸葛亮愿不愿在他麾下做事,这才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