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时即将过去,铁匠铺外面摆了三桌丰盛大席。
所有工匠已用过午餐。
铺子内三个新搭建的炭炉烧着炭火,每口灶台配有两个风箱口。
风箱被抽拉的呼呼作响,五个小时早已过去,再过两刻钟便是六个小时。
一名将作监匠人站在灶台边缘,拿着一个不熔于铜水的长柄勺,不时的挥出坩锅内铜水上漂浮的杂质。
苏尘由始至终不曾开口询问何时浇铸。
灶台边已搭设好滑轮架,只待铜水熔化合格捞出杂质,便可以直接上架推向砂箱模具灌注。
将作大匠张望踩着木梯上攀,观察铜钱熔化进度。
打捞杂质的匠人将长柄勺递给张望。
“嗯,保持火力,再熔它一刻钟!”张望将长柄勺伸进坩锅探查过后,看了一下手腕上的手表对负责火候的匠人吩咐。
“得令!”六名照看火候的匠人同时应答。
张望下了木梯,抓起衣袖抚摸了一下手表,随即取来两面小旗帜。
左手蓝旗,右手红旗。
模具有四个预留浇铸口,从皇宫借来大坩埚后匠人分析测算,只需其中一个浇铸口其他用来排气。
苏尘为防止意外以及火耗,每个坩锅内三百二十斤铜钱,比最初预计八百斤多出百来斤。
炮管尾部需承受火药燃爆瞬间产生的巨大压力,因此管壁厚度达35毫米,而后向炮管发射口逐渐缩减。
铜管长度两米五,最大外径包括加厚突出部位二百六十毫米。
但加固后的型砂模具,直径足足有八十厘米。且一半以上埋入地下,四周以型砂紧密填充防止浇铸时爆模。
很快,一刻钟过去。
单口坩锅三百二十斤铜钱熔化成铜水,耗时五个小时四十五分钟。
张望交叉挥动手中发号令旗,大喝一声:“各位准备,起埚倒模!”
“是!”
很快三组滑轮架操作匠人就位,三人跳上灶台牵引着滑轮架,以铁链钩子勾住坩锅三只耳朵。
李泰拽住聚精会神的苏尘走到安全区域,“苏尘,后退些!”
“哦,哦!”
坩埚离开灶台缓缓上升,平移四五米后来到砂箱模具处。
三名工匠立即挂上三根顶部带勾的方形铁杆,上面有刻度侧边带有齿条状。
铁杆分为上下两截,旋转中间部位摇柄,可使上半部分按照刻度提示上升或下降。
坩锅到达指定位置后,两前一后两根铁杆立在处于同一平面的方木上。
前面两根铁杆只需操作其中一根,属于联动机关。并呈八字型向两边分开,以此保证操作铁杆匠人的安全,远离坩锅正下方。
“只令!”张望站在坩锅侧方五米开外木梯上,竖起左手蓝旗。
“进五度七分!”
蓝旗举起则是向坩锅后面的铁杆操作手下令。
“进五度七分!”后杆操作匠人重复指令,并转动摇柄。
紧接着便听到咔嗞咔嗞的响声,坩埚开始向模具浇铸口倾斜。
“五度七分已至!”
此时前面两根铁杆为活动状态,后面的铁杆顶升,坩埚自然向前倾。
现场只有张望能看到坩埚内的金灿灿铜水,苏尘如同鸭子一样踮起双脚,伸长脖子想看看坩埚内的情况。
毕竟里面都是他的铜钱。
张望眉头紧皱,目光锁死坩埚出水嘴口,举起右手红旗。
“锁!”
这时坩埚上的三根受力铁链,后面一根已失去了作用,因此需要前面两根铁杆支撑保持稳定。
而后,张望再次举起蓝旗,喊出口令:“进三度五分!”
口令简单,但对于发号施令之人要求极为严苛。
要有精准预判能力,坩埚内倒出的铜水落点,使其不差分毫流进浇铸口。
还要熟知液体状态下金汁铜水波动心性。
调杆匠人操作完毕,张望仔细观察着坩埚内铜水的晃动情况。待其平静后,张望最后一次举起红旗下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