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紧迫,仅仅一个月后的十一月末,高考就要正式拉开帷幕。
在这个关键时刻,鹤大山展现出了他的果断和远见。
早在恢复高考消息发布的当天,鹤大山就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免去那些准备报名参加高考的知青和村民的下地活计,让他们能够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复习备考中去。
这一举措不仅体现了鹤大山对知识的尊重,更显示出他对这些年轻人的关心和支持。
毕竟,对于每个大队来说,考上大学的人数多少,也成为了各个大队长之间相互攀比的一种乐趣。
而在鹤家,鹤无双和叶蕾都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决心在高考中一展身手。
李翠莲对儿媳妇叶蕾充满了信心,她一点都不担心叶蕾会是那种考上大学之后就抛夫弃子的人。
事实上,鹤向党对叶蕾的宠爱简直超乎想象。他对叶蕾的要求几乎是有求必应,只要叶蕾想要,他都会尽力去满足,哪怕是天上的星星,他也会想尽办法摘下来给她。
这种深厚的感情让李翠莲深信不疑,即使叶蕾考上了大学,她也绝对不会离开这个充满爱的家。
不仅如此,随着恢复高考的消息传来,还有一些小道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迅速传播开来。
据说,明后年很有可能会放开政策,允许人们自由做生意了。
这个消息就像一阵春风,给人们带来了新的希望和憧憬,让大家对未来充满了更多的期待。
于是,鹤家人经过深思熟虑后,一致决定如果叶蕾考上了大学,他们老人会允许鹤向党陪着儿媳妇一起去外地上学。
当然,这并不是因为担心儿媳妇有外心,而是他们不希望自己的后代一辈子都只能当农民,希望他们能够有更好的发展机会。
叶蕾终于有机会去外地上大学,去追求她一直以来的梦想。
而鹤向党则可以先找份工作,积累一些工作经验和资金。
等到政策真正放开的时候,他就能够利用自己手中的钱去尝试做一些小生意,一步一个脚印地让生活变得越来越美好。
如此一来,不仅叶蕾能够实现她的人生价值,鹤向党也能在事业上有所成就,整个家庭的生活都会因为这个决定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为了达成这个目标,李翠莲和陈巧云这对婆媳可谓是忙得不可开交,晕头转向。
她们不仅要处理日常家务,还要精心筹备给家里正在备战高考的四个人开小灶这件事,这让她们感到疲惫不堪,气喘吁吁。
经过深思熟虑和反复权衡利弊之后,婆媳二人终于下定决心要给这四个孩子开小灶。
这四个孩子分别是无双、青靡、叶蕾,还有青靡的妹妹青玉。自从鹤南玄迎娶了青靡之后,苏青玉就一直独自居住在原来的房子里。
李翠莲和陈巧云对此有些担忧,不知道她是否能够照顾好自己。
在备考期间,李翠莲亲自下厨掌勺,她充分发挥自己的厨艺特长,精心烹制各种营养丰富、美味可口的菜肴。
而陈巧云则在一旁帮忙打下手,协助李翠莲准备食材、切菜洗菜等。
不仅如此,陈巧云还要负责将做好的饭菜送到那四个孩子的手中,确保他们能及时享用到热乎的饭菜。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鹤家的其他人却正经历着一段异常艰苦的日子。
他们所食用的食物,几乎都是在为那四个备考的人准备完饭菜后所剩余的边角余料。
这些边角料不仅数量稀少,而且质量也相当差,往往都是些残羹剩饭或者被挑剩下的蔬菜。
有时候,如果运气不好,连这些边角料都没有剩余,那么他们就只能无奈地将就着吃一些咸菜疙瘩来填饱肚子。
用鹤大山的话来形容,他觉得自己最近这段时间简直就像是生活在一个咸菜缸里一样。
他甚至开玩笑说,自己现在吐口吐沫都能直接腌一盘咸菜了。
尽管心中对此颇有怨言,但这些大男人们却都不敢直接表达出来。
毕竟,在这个家庭里,那四个备考的人显然是被视为重点照顾对象,他们的需求和利益是优先考虑的。
所以,这些人只能在背地里默默地抱怨几句,以此来发泄一下内心的不满。
时间如白驹过隙般飞速流逝,转眼间便来到了高考的日子。
此时的东北地区,初冬的寒意已经开始悄然袭来,但令人意外的是,天空中并没有飘下雪花。
然而,那干燥的寒风却如同一把无情的刀子,毫不留情地刮过每个人的身体,带来刺骨的寒冷。
这股寒风不仅让人感到全身被冻僵,更像是要穿透人的骨髓一般,让人不禁瑟瑟发抖。
青山大队参加高考的考生、知青和村民加起来足有十来人。
王大爷为了让这些孩子们在寒冷的早晨能够稍微暖和一些,昨天特意将自己的马车上铺了厚厚的一层干草,上面还铺上了他从家里特意带来的厚被子。
这样一来,孩子们坐在马车上就不会被寒风吹得太冷了。
没错,今天早上这趟马车就是专门免费接送高考生的。
路费都是鹤大山出的钱,他希望这些孩子们能够顺利地到达公社参加高考,实现自己的梦想。
农民们的性格就像那广袤的大地一样,朴实无华,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
这种性格在青山大队得到了最为淋漓尽致的展现。
那些没有参加高考的村民们,虽然自己没有机会踏上这条通往希望的道路,但他们的心却与这些即将奔赴考场的学生们紧紧相连。
天还未亮,这些村民们就已经早早地起床,特意赶来为这些学生们送行。
他们的脸上洋溢着真诚的笑容,那是对孩子们的祝福和期望,仿佛这些学生们就是他们自己的孩子一般。
他们用最朴素的方式,表达着对知识的尊重和对未来的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