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钰直接上前操作起来。他用牙齿轻轻咬破一个纸包,将里面的迅速填入手铳。整个动作虽算不上熟练,但对于在场观者的两人而言,却已是足够惊艳。
轰!
随着一声枪响,二十米开外的稻草人瞬间应声倒下,原本瞄准胸口的位置却恰好击中了脑袋。朱祁钰随后转身,将这柄改良过后的手铳递到旁边一脸跃跃欲试的石亨手中,并微笑着向二人讲解那些纸包的意义。
总结起来,就是两点关键内容:“定量”和“防水”。
他解释道:“过去装填,用量控制总是个大难题。如果放多了,轻则把手烧伤,重则可能造成膛炸。但若少了,射出的威力就不足,打在人身上连疼都未必能让对方感觉明显。而这‘纸包’的好处就在于,通过批量生产和严格的标准控制,完美解决了这一问题!”
紧接着,他又提到第二点特性:“至于防水嘛……诸位应该都有行军打仗的经验吧?要是雨天还能随意射击,根本不用担心因潮湿而失效、失灵,你们说这是何等重要的突破?”
答案再简单不过——
战场上,当我方可以任意开火,敌方却因为环境制约只能‘哑火’的时候,优势自然全然倾斜到了我方这边!
这一刻,于谦的表情变得无比认真。他接过那些神奇的纸包,学着刚才朱祁钰的动作咬开封口,仔细观察后更是连连点头,“陛下,这项发明若能投入实际运用,必将大幅提升军队战力!”
转头看见一边正拆开一个个纸包不停试验的石亨,于谦语气也愈发郑重起来:“尚且不知此物成本如何?是否能做到大批量生产?倘若可以量产,预期产量又是多少呢?”
然而这个问题显然超出了朱祁钰的知识范畴。尽管他在改良手铳和优化造工艺上有着深厚积累,但对于规模化生产的经济考量却并不是他的强项。几番被问及具体细节时,他也只能有些尴尬地停住了嘴。
正如古语所云,“术业有专攻”。朱祁钰擅长的只是如何设计改进器械以及提高造效率的技术领域,并不代表他对工业生产的全面理解。所以,面对接二连三追问的成本与产能问题,他也只能坦承自己确实没有深入考虑过。
别看这东西表面上简单,其实就是用纸包裹着一定量的,可里头的学问却非常深奥。
越是深入研究,于谦就越是感叹其中的精妙之处。如果能够大规模装备军队,这对提升战斗力会有明显帮助。
最重要的是,即便在下雨天,部队也能正常开火!
对那些未采用纸包装的敌人来说,这无疑是一种“降维打击”。一旦碰上下雨,敌人的所有铳械都将失效。若是能好好利用,在关键时候发挥它的作用,它不仅可以实现绝地反击、扭转战局,还能够在战场上争取到局部的优势。
就在二人各自沉浸在这两项发明所引发的思绪之中时,
兴安突然从外面走了进来,靠近朱祁钰耳边轻轻说道:“主子,外面有访客。是户部尚书金濂大人,是否要见他?”
朱祁钰稍加思索。没错,这位金濂是位干练之臣,在军事与民生方面都有出色表现。最近,在朱祁镇前往北征草原的时候,他也成功击垮了对方的大规模组织。
这样一个人物肯定值得接见。然而,之前金濂一直选择明哲保身。即使在郕王时期,他也刻意与自己保持距离。
为什么现在忽然主动来找自己呢?
此刻的朱祁钰早已非当年那个懵懂少年。
经历过这么长一段时间的锤炼后,他已经清楚认识到自己的处境——
无论是文官还是武将都不太支持自己。
无论情理上考虑,这时节金濂都不应该贸然拜访才是。
除非……
除非是有事发生了!
想到这里,朱祁钰微微皱起眉头,点点头回应:“让他进来。”
不久,金濂便在兴安的带领下进入了这片靶场周围。
当他看到于谦与石亨都在此地,并正在研究一些他不太明白的东西时,一时愣住了片刻,很快又调整好表情,严肃地走到朱祁钰身旁。
“参见陛下,祝您圣体安康!”
“免礼吧。金爱卿今日前来究竟所为何事?无事不登三宝殿啊,但说无妨。”
金濂脸上浮现出一种难以捉摸的表情——
像是微笑着,又像是带着几分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