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造车前辈,入行六年有余,车都卖了上万辆,资质愣是没搞定。
还有一些杀入战场的新势力,车造出来了,4s店开的满地都是,结果上面收紧资质,项目立刻叫停。
“我有没有可能自己申请一个资质?”卫筱心存幻想试探道。
“没可能。”
卢斌想都没想,0帧起嘴,然后有些恨铁不成钢。
“老鼠屎是会坏了一锅汤的。”
“前两年资质比较松,资质还是比较容易的。”
“但有些害群之马进来之后,不好好干活,只想着捞钱,把行业搞臭了。”
“后来上面觉得这种重资源行业不能盲目,出手干预。”
“申请资质这条路基本走不通,大部分都得从合作上入手。”
别说顺风一个新入场的玩家了,哪怕是卢斌这个伴随汽车工业从无到有的扫地僧,亲自出马都换不来一张牌照。
“所以我的建议是,你找一个已经有资质的厂商合作。”
“而且合作不能太肤浅,这样上面有可能也会卡资质。”
“必须是得深度合作,你和代工方都得对项目负责。”
“这样的话,整体模式就更偏向于垂直整合加水平协作了。”
卫筱是聪明的,一点就通。
你还别说,卢叔说的这种方式倒是挺适合现在的处境的。
别说资质申请这种不可抗力了,就算自己能轻松拿到,她也不偏向于这条路。
因为自己是奔着赚钱去的。
如果选择垂直整合,那么顺风必须得重资源投入,折腾的动静大了,回本的周期也很漫长。
相反。
如果选择垂直整合+水平协作,成本自然是少一些的。
至少能够省去全产业链建厂这个步骤。
“不过这种模式拿到许可的难度也很高。”
“你必须有地方的支持,还得自身过硬,让上面看到你不是来玩票的决心。”
“这个过程中的博弈,弯弯绕绕估计会耗费一些心力。”
卢斌苦口婆心,几乎全都在介绍卫筱将会遇到的困难。
因为他觉得以华卫的体量,在真正的生产方面,是没有什么难题的。
只要迈过了准入许可这条线,后续都是一马平川。
甚至他都有些怀疑,凭小侄女一个人的量能,能不能顺利进门?
如果不能的话,估计老爷子还得出马,利用关系打通一些节点。
……
……
在洋娃娃上课的同时,陈晨来到了首都发展委。
他向新成立的低空司提交了一份报告,并且亲自出席了低空司的论证会议。
在钱江开放低空经济空域的事情几乎已经板上钉钉了。
一码归一码。
这个决定确实打乱了陈晨的阵脚,让飞行汽车板块又起飞了一波。
但全局看,家里的决定对晨盾的其他业务也有巨大的加成。
所以陈晨慌归慌,原则上还是很配合低空司的工作。
等到汇报完了工作,他在低空司的杨晨光司长陪同下,转头来到了四楼的产业协调司。
由于大家都是第一次见面,刚开始的几分钟都比较僵硬。
陈晨一直在用敬语问候:“张司长,我来您这儿和无人机的关系不大。”
张震寰大手一挥:“我知道晨盾现在的摊子铺的很大,军事工业、低空经济甚至农业领域你们都有涉及,你放心,不管是哪个行业,我肯定都秉持上级的会议精神,大力支持。”
作为产业协调司的一把手,张震寰的站位肯定是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