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晨的嘴角微微上扬,两天的海上颠簸总算是没有白费。
他和郑宇村已经聊过好多遍了,海上移动快递分拣站是可以实现的。
但俩人的分歧也很明显。
郑宇村觉得弹射器没必要也不现实,绞盘就够了。
陈晨不这么认为。
造都造了,不配个电磁弹射器,好像有点不得劲。
现阶段是用不上,但保不齐以后无人机的吨位会上去。
到那时,弹射器就很香了。
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尤其是对于洋娃娃来说,如果海上分拣站这个项目搞的好,有可能彻底解决她对快递时效的担忧。
坑了她这么多次,也该让她笑一回了。
“买!”
“再次解析,阻拦系统!”
【正在解析中……】
【该装置是一款中规中矩的飞机降落减速方案,由减速绳索与滑轮组和液压缸组成……】
【可进行升级性解析!】
【是否进行预览?】
“升级。”
【升级预览:电磁阻拦索】
【这是一种极佳的阻拦减速方案方案】
【具有自动计算、拦阻精确、高强度、高可靠性等优秀特性。】
【该装置可广泛应用于航母、两栖作战舰等大型船舰】
“买!谁过年不吃顿饺子。”
……
四月最后一天。
陈晨赶在劳动节前最后一天回到了钱江。
因为即将放开的缘故,这段时间应该是公司里人最齐的时候,正好可以和大家坐下来好好商量一下。
这次鹭岛之行和出海看似设呢么都没干,但实际上收获是拉满的。
离开钱江的时候陈晨心里全都是迷雾,没有什么眉目。
再度回来的时候,却已经有了一些蓝图。
倒不是郑宇村提供了多么有建设性的意见,而是陈晨在和他的交谈中完善了自己。
有时候就是这样。
东西明明就在自己心里,可自己一个人蒙着头想,怎么也想不出来。
找人一起聊一聊,捋一捋。
原来没有的思路会立刻变得清晰。
除了鹭岛之外,海上这一趟也收获颇丰。
亲临一线看了场热闹,还拿到了自己想要的,去的非常值。
他已经下定决心给快递中转站上弹射系统了。
因为在拿到技术进行梳理之后,他发现这块基本没什么生产力的桎梏。
而且电磁弹射技术还可以外溢到很多领域。
比如之前搞出来的炮射无人机,就可以应用这种技术。
如果能将装置小型化探索推进下去,晨盾说不定还可以掌握随地大小起飞无人机的技术。
至于电磁阻拦这块,技术上的问题不大。
唯一优点残缺的就是材料学。
电磁阻拦是一个机器复杂的装置,但有系统的介入,技术上的复现不难。
关键是物料的限制。
阻拦装置的几个关键部件的强度要求非常高。
其中最突出的是阻拦索。
这玩意儿至少要承受100吨以上的拉力,还要适应多个轮滑组带来的柔韧性要求。
陈晨在来的路上做了一些功课,国内能提供这种关键部件的厂商完全没有。
于是他只能把目光放到国外,找了几个渠道去试。
早上十点钟的时候。
其中一个渠道——周旭给他回了电话。
“喂,总儿,你跟我交代的那事儿我打听了。”
陈晨满怀期望:“咋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