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侠客村”主题旅游谈何容易。资金匮乏,他带头拿出积蓄,又挨家挨户动员村民集资;设计“江湖比武”,找不到专业武术指导,他四处托人,软磨硬泡请来了退役武师;筹备“侠客寻踪”,山间标识牌的制作与安装都困难重重,村民们日夜赶工,手被磨得满是水泡。
好不容易有点起色,周边村子一窝蜂效仿,以低价抢客,侠客村游客骤减。恰在此时,暴雨倾盆,山体滑坡冲毁了新修的旅游步道,博物馆筹备被迫中断,农产品仓库进水,麦子发霉变质,损失惨重。村民们望着满目疮痍,有人忍不住落泪:“咱咋这么倒霉,这日子啥时候是个头啊!”
然而,祁同伟深知,退缩没有出路。他鼓舞大家:“咱们吃的苦、受的累不会白费,只要拧成一股绳,一定能闯过去!”众人振作精神,重新规划。一方面,深入挖掘侠客文化,找到文物实证,提升旅游层次;另一方面,改良农产品品种,升级加工工艺,拓宽销售渠道。
历经磨难,如今的侠客村焕然一新。农产品凭借独特风味与武侠包装,热销各地;主题旅游吸引八方来客,游客们沉醉于江湖氛围,踊跃消费。村民收入大幅提升,生活富足,孩子们的读书声、老人们的欢笑声交织回荡。
回望来路,那些艰辛过往虽满是遗憾与苦涩,却也是成长的垫脚石。
曾经,贫瘠土地产出微薄,遇上灾年,粮食歉收,村民望天兴叹,生计无着。为争水源浇地,邻里间争吵不断,面红耳赤;赶集卖粮,遭商贩压价,也只能无奈接受。开发旅游之初,资金短缺,村民自筹,为省成本,肩挑背扛搞建设。
跟风潮起,客源被抢,新项目推进又逢山体滑坡、暴雨洪涝,损失惨重。农产品加工升级时,科研合作遇阻,技术难突破,包装改良也波折重重。可即便困境重重,村民们凭着对家园的眷恋、文化传承的信念、对品质的坚守,咬牙奋进。
如今,广场上孩童欢笑,校园里书声琅琅,老人们悠然自得。往昔艰辛化作勋章,虽有诸多不如意,却铸就如今富足,未来,“侠客村”也定将冲破阴霾,续写辉煌。
不远处的农产品加工厂机器轰鸣,满载游客的大巴缓缓驶入村子,眼前这富足祥和的景象,与往昔的艰难困苦形成了鲜明对比,让人不禁感叹岁月的沧海桑田。
多年前,“侠客村”还是个贫穷落后的小村落,贫瘠的土地、简陋的房屋,村民们每日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仅仅靠着几亩薄田勉强维持生计。那时,为了能让庄稼多产一点,大家常常为争抢灌溉水源,争得面红耳赤,甚至拳脚相向。祁同伟还记得,有一年大旱,村里唯一的一口水井眼看就要干涸,村民们天不亮就守在井边,生怕别人多舀了一瓢水,那一张张被生活折磨得疲惫又焦虑的脸,至今仍刻在他的脑海里。
后来,村里尝试发展农产品种植,本以为迎来了转机,可没想到,市场的残酷远超想象。由于缺乏种植技术和经验,第一年,大片的庄稼就遭受了病虫害,收成锐减。望着地里枯黄的麦苗,村民们欲哭无泪,许多家庭连来年的种子钱都拿不出来。为了能把剩余不多的农产品卖出去,祁同伟带着几个村民,拉着板车,赶几十里路去周边的集市叫卖。一路上,崎岖的山路颠得人骨头都快散架了,等到了集市,却发现早已人满为患,摊位都难寻一个。好不容易找了个角落安顿下来,又因为没有响亮的吆喝声和吸引人的包装,一整天下来,东西没卖出多少,还遭了不少白眼。
转机出现在一次偶然的机会,祁同伟在外地考察时,发现了生态旅游的商机。他寻思着,村里有山有水,还有着古老的侠客传说,为何不利用起来呢?说干就干,他回到村里,召集村民,将这个想法一一道来。一开始,大家都半信半疑,毕竟从未涉足过这个领域,但在祁同伟的再三劝说下,还是决定放手一搏。
筹备初期,困难重重。没有启动资金,祁同伟带头拿出自己的积蓄,又一家家地向村民借钱,东拼西凑才凑够了第一笔资金。没有开发经验,他们就去周边已经发展起来的旅游村学习,一点点摸索。设计旅游项目时,为了打造出最具特色的“江湖比武”,祁同伟四处拜访武术师傅,请他们来村里指导村民武术表演,常常忙得连饭都顾不上吃。
好景不长,就在“侠客村”的旅游项目初见成效,游客逐渐增多的时候,周边村子眼红了,纷纷效仿。一时间,市场上类似的旅游项目泛滥,“侠客村”的游客数量锐减。不仅如此,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引发了山洪,冲毁了村里部分旅游设施,农田也被淹没,损失惨重。村民们望着满目疮痍的家园,士气低落,有人甚至开始打退堂鼓,觉得这一切努力都白费了。
但祁同伟没有放弃,他深知此时必须鼓舞士气,带领大家重新站起来。他一家家地走访村民,给大家讲述村里曾经战胜困难的故事,重新点燃大家的希望之火。同时,他深入挖掘村子的历史文化底蕴,发现了后山山洞里隐藏的古代侠客遗迹。为了将这个发现转化为新的旅游亮点,他四处奔走,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在修复山洞、打造“古代侠客博物馆”的过程中,资金再次告急,技术难题也接踵而至。
为了解决资金问题,祁同伟跑断了腿,向政府部门申请扶持资金,找银行贷款,与企业洽谈合作,一次次被拒绝,又一次次重新出发。在技术方面,他组织村民参加各种培训,学习文物保护知识、旅游设施建设技巧等,日夜守在施工现场,确保每一个环节都不出差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