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吾兄何在?莫非毗陵城现在已然失守不成?”
而他不说话还好,一说话周瑜便红了眼眶,嘴唇蠕动了半天才道:
“伯符兄已经自尽于毗陵城内,临死之前,兄自叫我等降之!
“故我已领兵降了刘备,现在来此,乃欲劝尔等投降。”
“切莫在此顽抗,坏了兄长一番好意!”
孙权听闻此言,自然一时怔在了当场,虽然当他看到周瑜之时,他就知道前线多半已败。
可当周瑜亲口说出来,他却还是有些难以接受。
他那个骁勇无双,不可一世的大哥,竟然死在了毗陵。
且不是战死,是自尽,这样一个他完全不能理解方式!
他是应该哭,还是应该感慨?不,他直接反问道:
“公瑾兄言说吾兄自尽于毗陵城内?”
“吾兄即战不过,便降即可,为何要自尽?”
“吾兄自尽之时,难道亲卫不知?”
“亲卫若知,为何不加阻止,要任由吾兄行事?”
一连串的反问之中,满是质疑和不信任,甚至有些责怪。
周瑜本来正在伤感,一听这话,便愤怒的抬起头来:
“仲谋此言何意也?莫非以为是我害了伯符不成?”
孙权看他如此模样,心中当然不信,可随之他又醒悟了过来。
如果依照周瑜这个说法,周瑜现在已经投降了刘备。
也就是说,不管真相如何,周瑜现在都搭上了刘备这条大船。
即便他问清楚了孙策之死的真相,对他又有什么好处呢?
相反,周瑜现在献降,来日必然得到刘备重用,得罪了周瑜反而没有好处!
如此权衡了一番利弊关系,他便急忙摇头叹道:
“是小弟无状,还望贤兄勿怪,实是听得吾兄噩耗,心中伤感,难以自己。”
“若是言语冒犯了公瑾兄,还望兄长勿怪!”
说着他便翻身下马,对着周瑜行了一礼,随之挤出了几滴眼泪。
周瑜见他如此,也不疑有他,又勾起了心中伤感,急忙翻身下马一阵抹泪道:
“仲谋无须如此,听得如此噩耗,任谁也难以接受。”
“实则吾见兄死之时,也觉五脏俱碎,痛不欲生。”
“若非兄长强令投降,吾说不得也就随他去了!”
孙权听着这话,心中不自暗想到底是什么情况,才把他兄长逼成这样。
凭周瑜的才智,不该说出这等低劣的假话的才是!
想了一会儿,他又问起毗陵城发生的具体细节。
周瑜也没有心思算计,便将毗陵城内发生的一切全部告知。
这其中自然包括他们屡战屡败,程普等人阵亡之后,他劝降而孙策求死之事。
其中自然隐去了他准备牺牲自己待孙策突袭的想法。
而就是这样一个隐瞒,听在孙权的耳中就变成了另外一个模样!
首要疑点在他兄长主动求死这里,这显然就不符合他对孙策印象。
在他眼中,他大哥是一个情愿战死,也不会自尽的人。
疑点之二,在于周瑜请降之后,他大哥主动求死。
周瑜知道此事,不仅不加安慰,反倒指示朱治前去调兵。
而等周瑜出去转一圈,那些士兵就这么恰好来到府内逼着他兄长自尽?
恰好周瑜刚一回来,他大哥就变成了一具尸体?
这其中,有太多的巧合而像是一场欲谋
疑点其三,他大哥虽有心求死,但实际上和那些士兵脱不了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