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是聪明人,这最后的一句话就足以说明目的达成了。
半炷香后,曾献回到了大堂之中,脸上也满是笑意。
“尚书大人,集体工坊的做法下官以为是可行的。”
“何止是可行的,简直就是拿过来就能直接用了,但依旧存在着问题!”
毕自严先是点了点头后又摇了摇头:“站在我们的角度是能理解身股和在职股存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可百姓们就不一定能理解了。
张掌柜的说的对,这事儿不能由朝廷明着来,只能暗中推动。”
说到这里,毕自严看向了户部司郎中马烨:“马大人,刚刚我们探讨的内容、问题、想法等等,你稍后加以整理,然后送往北京城周边的几座互市,让几座互市的官员探讨一下。
同时给供销社的杨青云和宁远互市顾问席端攀、芜湖聚店的阮康文送去一份,他们之前在商业界也是响当当的人物,听听他们的想法和建议。
等陛下回京了,刚好可以呈送陛下预览。”
“下官遵令,今晚城门关闭之前一定送出!”
马烨立刻回应,然后犹豫了一下,低声道:“尚书大人,下官有一事不解!”
“说来听听!”
“是!”
马烨拱了拱手:“尚书大人,广德泰的张掌柜的愿意承建官道,又是提出了种种增加工匠福利的措施,最后又来了个集体工坊,
前两者是纯投入,后者却是让自己和商人们少赚银子,
天底下没有不透风的墙,他来户部瞒不过那些一直盯着户部衙门的有心人,很容易联想到他,然后被商人们联合孤立,费这么大劲儿是为什么?”
“是呀,虽然下官对张掌柜的印象很不错,但商人的本质是唯利是图的,此行必有目的。”
“估摸着他是想效仿沿海修建码头的商人之举,得到朝廷特批的商船。”
“而且尚书大人最后的那句话似乎是有所指的,因为他在听了那句话后立刻就笑了,浑身轻松了许多。”
……
“你们都是有这个疑惑吧!”
见众人连连点头,毕自严轻笑了一下:“他所求的是远洋大船以及朝廷的庇护。”
众人怔了怔,朝廷庇护这一点他们猜到了,自陛下登基之后站在朝廷这一边的商人诸如芜湖巨店的阮康文、东洞庭的席端攀等等。
只要他们不叛国,也没有触碰到皇帝的底线,其他事情都有转圜的余地。
若是再恪尽职守,遵纪守法,造福乡里,那么他们的地位在大明商人中都是最顶尖的一批,朝廷有赚银子的生意一定会带上他们的。
但远洋大船的事儿,他们是真的没有想到。
几息后,曾献低声道:“毕尚书,难道朝廷已经远征海外三国了?”
“嗯,按时间算已经出发了,预计十月下旬到十一月中旬到达,年前打完葡萄牙和西班牙,年后二月份打荷兰。
所以,明年或者后年,大明的海贸肯定会延伸到西非、乃至西非对面的南美,再之后才是欧洲和北美。
欧洲需要当地各大势力来我们远征的动乱,北美则是太远,都安排在最后了。
而西非和南美两大洲就不是海运遮洋船能满足和横渡的了,且远洋大船差不多已经确定了,更重要的是沿途所需的煤炭已经找到了替代物,整个线路已经彻底打通。
现在是万事俱备,只欠远洋大船。”
呼……
众人呼吸沉重、急促了几分,但是眼中满是兴奋之色。
知道朝廷会早晚要远征海外三国,但是没有想到竟然会这么快。
能被海外三国掠夺的南美、北美有多富有他们不清楚,但他们从俘虏的海外三国商人、军士口中得到了不少有用的消息。
西班牙每年从两地掠夺白银八百万两,黄金三十万两,其他农作物诸如烟草、可可、染料(胭脂虫)等等价值两百万两。
葡萄牙每年掠夺黄金一万两,蔗糖价值六百万两,胡椒、丁香等价值两百万两;
荷兰掠夺白银两百万两,黄金三五万两,奴隶价值三百万两白银。
记住了,这是平均每年掠夺的,虽然只是大致的估算。
可大量的白银黄金流入三国,以至于三国的物价上涨了三到四倍,就是一个佐证。
除此之外还有英吉利和法兰西两个殖民国。
英吉利虽然没有直接掠夺白银,但通过私掠船(如德雷克)劫掠西班牙运银船,每年劫掠高达六十万两以上,而运走的烟草价值五千万两以上。
法兰西虽然后殖民海外,但劫掠的也不少,从加拿大年均出口海狸皮十五万张以上,总价值高达千万两。
除此之外还有烟草、蔗糖、奴隶贸易等等每年至少也是千万两以上。
总得算下来,五个殖民国每年从海外掠夺白银和各种物资高达上亿两,何等的恐怖。
一旦海贸覆盖北美、南美、欧洲,海贸的利润将会是何等的惊人,只要能参与进去,那绝对的都是吃饱、吃撑。
而这一切的前提有两个,一是能横渡的远洋大船,二是充足、低价的货物。
后者的集体工坊可以解决,前者朝廷解决,两者完美的配合,难怪张子兴会提出种种提高工匠待遇和集体工坊的想法。
这些就是投名状,让朝廷看到他在商业的超前眼光,这正是大明全力推动商业所欠缺的。
看着众人恍然大悟的神色,毕自严沉声道:“本官之所以给了他一颗定心丸,主要是他解决了几项朝廷最为棘手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