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话跟你说,我不可能总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电影这一项业务上。”
陶玉书的话术跟之前拉拢施南生的如出一辙,果然,蔡澜听到这话眉头不由得挑动了一下。
他五十年代便加入邵氏,凭借着出众的能力在几年之内便成为制片经理,获得了邵老板的信任。
后来邹文怀出走,创立嘉禾,他也跟着跳槽,在嘉禾的成绩同样可圈可点。
但不管是在邵氏还是在嘉禾,蔡澜都是打工仔,无非是赚的比一般人多点而已。
陶玉书说她以后要将林氏影业的业务交出去,这样的未来对于蔡澜来说确实很有诱惑力。
打工仔的尽头是什么?
打工皇帝!
林氏影业的掌舵人,绝对配得上这个称呼。
“这个人选我会在几位高管当中选择出来。”
陶玉书补充的这句话并未让蔡澜失望,反倒让他感到几分安心。
陶玉书现在真要说让他跳槽到林氏,把总经理的位子让出来,他反倒会不相信有这种好事。
见蔡澜沉吟着不说话,陶玉书又说道:
“林氏在香江的发展已经进入了瓶颈期,接下来要开拓和精耕外埠市场。
你在邵氏的时候经营过日本的业务,在嘉禾又接触过湾岛的业务,我想把海外的一部分业务交给你。
待遇方面……”
说到了重头戏,蔡澜的神色不由得郑重起来。
“我会成立一个子公司大路,专门经营日本、韩国业务。除了做发行之外,我会给大路注资3000万港元,用于跟两国片商的合拍。
300万以下的投资可以由你来决定,只要跟公司报备即可。
你除了每年30万的年薪之外,根据业绩会有子公司最高15的分红。”
听到这个条件,蔡澜怦然心动。
按照陶玉书的话,这家叫大路的子公司主营海外业务,具有相当大的自主性,他几乎相当于是半个老板。
他没想到陶玉书竟然有如此大的魄力,但仔细一想这似乎又很正常,陶玉书“散财童女”的名声在香江电影圈早已人尽皆知。
“我得考虑考虑。”沉默了好一会儿,蔡澜才说了一句。
“没问题,什么时候想好了,给我打电话。”
陶玉书送走了蔡澜,问林朝阳:“你说他能来吗?”
“一定会来的。”
“为什么?”
“我们给的钱多。”
林朝阳的话引来了陶玉书的白眼,“我还不知道我们给的钱多?可蔡澜在嘉禾还是挺受器重的,他跟邹文怀又相识多年。”
“那也没见邹老板分他股份啊!”林朝阳的笑容带着些戏谑,“放心吧,蔡澜这人看事情很通透的。”
听着他的话,陶玉书也觉得有些道理,没再纠结。
接下来的几天里,陶玉书日日上班,林朝阳则窝在家里写新书。
因为晚上要陪两个孩子玩,林朝阳新书的写作速度不算快,每天两三千字,偶尔还要休息休息。
动笔三个月,篇幅完成了大半,看样子年前应该是写不完了。
小年刚过,林朝阳收到了北村美裕寄来的文学研究会的新一期会刊,另外还有一笔不菲的版税结算。
转眼之间,林朝阳(日本)文学研究会已经成立两年了。
在过去两年当中,林朝阳作品不断被引进日本,林朝阳(日本)文学研究会的会员队伍也从原来的24人扩展到了现在的46人。
在队伍壮大的同时,研究会的影响力也在变得越来越大。
在北村美裕寄给林朝阳的新一期会刊当中,有一篇近藤直子和早稻田大学文学部池田浩平共同创作的文章。
标题为《八十年代中后期许灵均创作风格之流变》。
文章中的观点认为,旅居香江是林朝阳创作生涯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在此之前,林朝阳的创作风格多变,求新求变,既有睁眼看世界的开阔视野,也有发掘民族历史文化的雄心。
旅居香江后,他的创作风格逐渐剔除了对技巧的追求。
转而将目光对准了社会发展,以显微镜般的聚焦和手术刀般的精准切入,深入的完成了对香江社会的观察与批判。
香江这个狭小的、处于高速发展之中的经济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聚合了现代社会发展的各类问题,为林朝阳的创作提供了天然的土壤。
《楚门的世界》是林朝阳初到香江,对这个社会上各种光怪陆离之事的应激反应;
《寄生虫》是林朝阳在深入观察之后对这个社会和人民的悲悯之心;
而《大时代》则是在完全摸透这个社会的运行规律,见惯了其中的悲欢离合后的一种无奈的怅然。
在文章的最后,近藤直子和池田浩平为这三部作品送上了一个响亮的名号
——“香江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