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他作为大明皇太子,应该做的事情,而不是一点小事情都亲力亲为,眉毛胡子一把抓,最终啥也没有抓到。
“治大国如烹小鲜”。
崇祯皇帝之所以每天那么累,就是因为不相信任何人,凡事都喜欢亲力亲为,一顿折腾下来,导致大明越来越虚弱。
他完全可以用另外一种方式来治理这个国家,这可是一种前所未有的体系。
目前大明经过两百多年的发展,很多地方存在大量的豪强,他们的势力盘根错节,如果来硬的,就算是大杀特杀也是起不到多大的作用。
“没有千年的王朝,只有千年的世家。”
这可不是说说而已,这些地方的豪门已经深入到大明的方方面面,而且与大明的朝堂有大量的牵扯,短时间内根本解不开这种困局。
而且皇权不下乡,面对地方的很多事务,朝廷根本就管不到。
除非遇到那种罪大恶极,卖国求荣的败类,可以做到杀一儆百。
要想打破这种现有的利益链条,解决大明目前的困局,工业革命是一味不可多得的良药。
在这种大时代的冲击下,那些守着固有地盘,眼中只有家中一亩三分地的地方士绅。
要么改变存在了几百年的生存模式,加入朱慈烺推行的大工业生产之中;要么随着时间的推移,最终慢慢消亡,甚至连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大时代变革来临,是不会通知任何人的,跟得上的话,就会获得新生,见识到世界的另外一面;如果跟不上或者抵触,被时代的洪流碾成渣子,也怨不得任何人。
目前随着大明重工集团所参与的行业越来越多,这种情况在京师各行各业已经有了慢慢展现出来。
城外拥有大量土地的地主们,已经发现愿意打长工和短工的人越来越少,而租种他们土地的佃户也越来越硬气,如果地租还像以前那样夸赞,很难招到人种田。
之前还有很多从别的地方逃难过来的流民,大家还可以低价雇佣劳动力。
可是现在大部分从外省逃难来的流民,都被太子府派人给拦截在京师的各大要道上,然后分流到各大矿山,或者是新修大型水利和建筑之中。
奇珍阁那边每天都需要大量的蜂窝煤,这一个产业从开矿,粉碎,生产以及运输都要大量的人手,完全可以安置大量的流民以及他们的家属,让这些无家可归的可怜人能活下去。
随着火炉子和蜂窝煤的大卖,京师周边的各大城市也需要这种东西,甚至就连其他省份也有很大的需求。
尤其是奇珍阁最新研发出来的几种新型的蜂窝煤,是专门经过脱硫处理的,烧起来没有呛人的味道,反而有一种淡淡的香味。
这种专门为有钱人准备的高档货,一经面世,就引起了很多不差钱的冤大头好评,并且都以能烧这种高档蜂窝煤为荣。
朱慈烺也就顺势组建了大量的运输队,穿梭在其他几个城市甚至各省之间。
奇珍阁的分部也在以京师为中心,慢慢地向别的大城市扩展。
毕竟现在的大明还是姓朱,奇珍阁背后有着太子府做靠山,在其他的地方只要不仗势欺人,基本上别人也不会专门针对。
最多也是通过在商言商的方式竞争,玩阴的基本上是不敢的。
奇珍阁的扩展都是在缓慢进行的,一般的小县城会开一到两家,府城开三家,只有省城才开设五家以上。
而且这个计划是缓慢在进行,不是一下子全面展开,免得根基不稳。
其实朱慈烺组建这些运输队,本质上不是为了赚钱。
只是想让很多流民能获得一份稳定的工作,养活一家老小而不至于四处流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