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朝堂上各个派别的大佬,已经通过眼神完成了交流,就等着皇帝接下来的动作。
范景文听了以后,也被吓了一大跳,这么大的事情,崇祯帝也没有提前跟他沟通过。
虽然昨天大家一起商讨,但也只是想取消三饷,减轻老百姓的负担,并且增加工商税用来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这个时候的大明,就像一个得了重病的病人,可经不起这么大的折腾。
于是他连忙站出来,大声地说道:
“陛下,老臣认为此事还需要慎重,况且大肆杀戮也解决不了大明的实际问题,反而会导致下面办事的人心惶惶,于大局不利。”
其他人听到户部尚书出头,也纷纷出言附和。
朱由检刚刚也只是说了点气话,现在正好借坡下驴。
“范爱卿,那依你之见,该如何解决大明目前的困局?”
“如果还是以前那种,靠增加老百姓的赋税,人丁税这种老掉牙的办法,就不要再说了。”
“现在很多地方的老百姓连饭都吃不起,再加上天灾人祸,再加赋税估计所有人都要起来造反了。”
“当年太祖的时候,不就是因为民不聊生,他老人家这才带人奋起反抗,建立了大明。”
“没想到,才短短两百多年,大明也将面对同样的问题,真是何其的悲哀。”
“当年那些元朝重臣以及他们背后的家族,最终的下场如何,想必大家也应该一清二楚。”
“如果不清楚的话,朕可以命人调来密档,供诸位大臣查阅。”
“总之一句话,如果大明亡了,尔等以及背后的家族,也将死无葬身之地。”
尽管皇帝说的这么严重,可大部分朝臣还是无动于衷。
他们只为身后的家族考虑,自古只有千年的世家,哪会有千年的王朝。
就算是改朝换代,他们凭借地方上的强大势力,照样过得很滋润。
朱由检看到台下的众人表现,早就明白其心里面的打算,这个时候发火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只能慢慢再收拾他们。
范景文没有正面回答皇帝的问题,反而饶有兴趣地询问道:
“侯侍郎,既然这个问题是你提出来的,想必也有了解决方案。”
“本官想要知道,如果陛下下旨取消征收三饷,那么大明的军费该如何筹措?”
针对这个问题,侯侍郎这边早就得到了皇帝的授意,连忙把想好的东西说了出来:
“其实三饷,主要的加征在田亩税上,这本身就有点不合理。”
“农民辛辛苦苦耕作,一年到头一亩地也就收获几石粮食,可是却要承受除了正赋以外很多其他的杂税,这就很不合理。”
“甚至有的地方,老百姓种粮食的收入,还没有交的赋税多,一旦遇到天灾,只能被迫逃离家乡寻找活路。”
“这也是各地流寇一直剿灭不完的原因,主要是没有从根子上解决问题,治标不治本,是永远都治不好的。”
这时,一旁的李邦华出来帮腔说道:
“那依侯侍郎的意思,我们应该如何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