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卯三十六年,帝崩,太子達音立。
四十世檀君達音
在位十八年。
壬辰元年。
己酉十八年,帝崩,太子音次立。
四十一世檀君音次
在位二十年。
庚戌元年。
己巳二十年,帝崩,太子乙于支立。
四十二世檀君乙于支
在位十年。
庚午元年。
己卯十年,帝崩,太子勿理立。
四十三世檀君勿理
在位三十六年。
庚辰元年。
乙卯三十六年,隆安獵戶于和沖自稱將軍,聚衆數萬,陷西北三十六郡,帝遣兵不克。冬,賊圍都城,急攻,帝與左右宮人奉廟社主,浮舟而下,之海頭,尋崩。是歲,白民城褥薩丘勿以命起兵,先據藏唐京,九地師從之,東西鴨綠十八城皆遣兵來援。
四十四世檀君丘勿
在位二十九年。
丙辰元年,三月,大水浸都城,賊大亂。丘勿率兵一萬往討之,賊不戰自潰,遂斬于和沖。於是丘勿爲諸將所推,乃於三月十六日築壇祭天,遂卽位于藏唐京,改國號爲大夫餘,改三韓爲三朝鮮。自是三朝鮮雖奉檀君爲一尊臨理之制,而惟和戰之權不在一尊也。七月,命改築海城爲平壤,作離宮。
丁巳二年,禮官請行三神迎鼓祭,乃三月十六日也。帝親幸敬拜,初拜三叩,再拜六叩,三拜九叩,禮也,從衆特爲十叩,是爲三六大禮也。
壬申十七年,監察官于州郡糾察吏民,擧孝廉。
戊寅二十三年,燕遣使賀正。
甲申二十九年,帝崩,太子余婁立。
四十五世檀君余婁
在位五十五年。
乙酉元年,築城長嶺狼山。
辛丑十七年,燕人侵邊,郡守將苗長春擊敗之。
丙辰三十二年,燕人倍道入寇,陷遼西,逼雲障、番朝鮮,命上將于文言禦之。眞、莫二朝鮮亦派兵來救,設伏來攻,破燕、齊之兵於五道河,遼西諸城悉復。
丁巳三十三年,燕人敗,屯連雲島,造船將來襲。于文言追擊,大破射殺其將。
辛未四十七年,北漠酋長厄尼車吉來朝,獻馬二百匹,請共伐燕,乃以番朝鮮少將申不私率兵一萬,合攻燕上谷援之,置城邑。
戊寅五十四年,自上谷役後,燕連年來侵,至是遣使請和,許之,復以造陽以西爲界。
己卯五十五年,夏,大旱,慮有冤獄,大赦,親幸祈雨。九月,帝崩,太子普乙立。
四十六世檀君普乙
在位四十六年。
庚辰元年,十二月,番朝鮮王解仁爲燕所遣刺客所害,五加爭立。
戊戌十九年,正月,邑借箕詡以兵入宮,自以番朝鮮王,遣人請允,帝許之,使堅備燕。
丁巳三十八年,都城大火,盡燒,避御于海城離宮。
癸亥四十四年,北漠酋長尼舍獻樂,乃受而厚賞。
乙丑四十六年,韓介率須臾兵犯闕,自立。上將高列加起義,擊破之。帝還都,大赦。自此國勢甚微,國用不敷,尋帝崩,無嗣,高列加以檀君勿理之玄孫,爲衆愛戴,且有功,遂卽位。
四十七世檀君古列加
在位五十八年。
丙寅元年。
己卯十四年,立檀君王儉廟于白岳山,令有司四時祭之,帝歲一親祭。
己酉四十四年,燕遣使賀正。
癸丑四十八年,十月朔,日蝕。是歲冬,北漠酋長阿里當夫請出師伐燕,帝不從,自是怨不朝貢。
壬戌五十七年,四月八日,解慕漱降于熊心山,起兵,其先槀離國人也。
癸亥五十八年,帝仁柔不斷,令多不行。諸將恃勇,禍亂頻起。國用不敷,民氣益哀。三月,祭天之夕,乃與五加議曰:「昔我列聖,肇極垂統,種德宏遠,永世爲法。今王道哀微,諸汗爭强,惟朕涼德懦不能理,無策招撫,百姓離散,惟爾五加,擇賢以薦,大開獄門,放還死囚以下諸俘虜。」翌日,遂棄位入山,修道登仙。於是五加共治國事六年。
先是,宗室大解慕漱密與須臾約,襲據故都白岳山,稱爲天王郞,四境之內,皆爲聽命。於是封諸將,陞須臾侯箕丕爲番朝鮮王,往守上下雲障,蓋北夫餘之興始此。而高句麗乃解慕漱之生鄕也,故亦稱高句麗也。
自檀君紀元元年戊辰,至今上踐祚後十二年癸卯,凡三千六百十六年也。是歲十月三日,紅杏村叟書于江都之海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