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这时,两名神秘的黑衣人趁夜潜入,悄悄地将李旦劫持走,消失在茫茫夜色之中。
远在京城的武则天收到了来自江州的六百里加急情报,密奏中报告说太子在江州失踪。
这个消息如同晴天霹雳,让武则天震惊不已。她深知太子的安危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和未来,不能有丝毫闪失。
于是,她毫不犹豫地立刻召见狄仁杰入宫面圣。
武则天忧心忡忡,她担心有心之人会将血情花与太子失踪一事联系起来,制造混乱,扰乱天下安宁。
为了避免事态扩大,她不得不暂时将此事压下,不对外公开。
然而,时间一天天过去,难保消息不会走漏出去,一旦传扬开来,后果不堪设想。
在深思熟虑之后,武则天想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她决定任命狄仁杰为钦差大臣,秘密派遣他前往江州调查此事,并全力解救太子回宫。
狄仁杰智慧过人、经验丰富,定能不负重托,查明真相。
此外,和婉身在江州的公主府中。
皇帝下达了一道密旨,要求和婉密切关注歹人的动向,如有必要,她要协助狄仁杰,为拯救太子出一份力,和婉接旨后,表示定当竭尽所能,不辱使命。
三天之后,狄仁杰和元芳终于抵达了江州。
按照狄仁杰事先制定好的计划,元芳决定趁着夜色前去探查一下那神秘的血情花。
当他来到花园时,一眼就看到了那枝独自开放的血情花。
仔细观察后,他发现这里面果然存在一些奇怪之处。
按照常理来说,血情花应该在隋唐灭亡之时便已经枯萎,此后也一直无人问津。
然而,他注意到花坛周围的台基和石栏似乎有被人移动和挖掘过的迹象。
不仅如此,土壤中弥漫着浓烈的情花香气,但在这股花香之中,却若隐若现地飘散出一股诡异的血腥气息。
元芳继续深入探索,试图寻找浇灌这些花朵的肥水。
令他惊讶的是,他只找到了一坛梅花水。相比起情花刺鼻的香味,梅花水散发出来的气息显得格外素雅。
但奇怪的是,它并没有那种血情花所特有的血腥气味。
狄仁杰对元芳的发现深感兴趣,并坚信太子失踪的谜团必定与此有关联。
然而,当前最紧迫的任务是尽快找到太子的下落。
由于这次调查需要保密进行,他们明白必须从了解人们内心开始入手。
只有通过细心观察和敏锐的洞察力,才能揭开隐藏在背后的真相。
此事确实非常棘手,狄仁杰不禁陷入深思之中。
他暗自揣测着太子失踪一事背后的真相:除了幽州故人的嫌疑之外,难道太子本身也早已有所预谋?或许正是趁着这个绝佳时机,太子选择金蝉脱壳、隐匿于江湖以躲避灾祸。
事已至此,狄仁杰等人唯有等待明日清晨再前往刺史府一探究竟。
此时此刻,他们别无他法。
而在刺史府门外,一群普通百姓正试图递交状纸,但却遭到了官差无情的辱骂与驱赶。
狄仁杰目睹此景,心生不忍,无奈之下只得出面亮明自己的身份,并承诺会为这些可怜的百姓伸张正义。
曾泰闻风而出,前来迎接狄仁杰。
然而,当狄仁杰质问他为何对百姓的状纸置之不理时,曾泰却显得不以为意。
他认为既然太子失踪之事已经惊动天庭,那么又何必为了区区八户平民百姓家的女儿大费周章地派遣下属前去调查呢?
如此一来,岂不是白白浪费宝贵的时间和精力吗?
狄仁杰听闻此言,心中涌起一阵寒意。
他对曾泰这种冷漠自私的态度深感失望,并毫不客气地责备起对方来。
狄仁杰痛斥曾泰身为一方官员,理应心系百姓、为民做主,怎能如此漠视民众的疾苦呢?
随后,狄仁杰开始询问太子失踪的事情经过。
根据曾泰的回忆,那天他和太子一起与江州的士绅们登上船只游览湖泊。
表面上看,这次行程是为了欣赏湖光山色,但实际上,大家都是为了一睹江中的花魁紫嫣的美貌而来。
太子初次来到这个风花雪月之地,兴致勃发,竟然将二十名侍卫全部打发走,只带着两名贴身侍卫,并换上了普通的服饰上船,完全听凭紫嫣姑娘的选择。
接下来,当青山寺放起烟花时,众人纷纷前去观赏,然而就在这时,太子却突然消失无踪,而那两名贴身侍卫则醉得不省人事。
在那天,除此之外并没有发生其他特别的事情。
起初,太子因为被敕封为邗国夫人而心情愉悦,还结识了一些名流人士,一切似乎都很正常。
只不过,在观赏情花时,情花散发出一股浓烈的香气。
由于曾泰所站的位置离太子较远,所以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但即便如此,几天过去了,他仍然感到心神不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