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芳和鲁吉英一路尾随云姑等人来到铁仙观,他们小心翼翼地潜伏在暗处,观察着云姑等人的一举一动。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两人决定施展一个调虎离山之计,让云姑等人离开铁仙观,从而趁机救出被困在里面的宁氏。
李元芳和鲁吉英悄悄地绕到了铁仙观的后方,然后点燃了一堆篝火,并故意弄出了很大的声响。
云姑等人听到声音后,立刻警惕起来,并派人前去查看情况。
趁着这个机会,李元芳和鲁吉英迅速潜入铁仙观内部,找到了被关押的宁氏,并成功地将她解救出来。
随后,三人悄悄地离开了铁仙观,躲进了道观外的一片密林之中。
在这里,宁氏向李元芳讲述了事情的经过。
原来,那封密信是她的丈夫李翰在一个月之前托人捎回来的。
信中的内容记录了很多扬州的大官名字,以及一些看起来像是这些人贪污受贿所得到的钱财数目。
由于担心这封信会给自己带来危险,宁氏便将它藏在了迎宾驿的客房之中。
听完宁氏的话,李元芳深感此事事关重大,必须要尽快将密信交给朝廷,以便揭露那些贪官污吏的罪行。
三人对视一眼后,当机立断,立刻踏上征途,马不停蹄地朝着迎宾驿疾驰而去,他们必须尽快拿到那份至关重要的密信!
狄仁杰全神贯注地审阅着李翰身亡之后,扬州刺史崔亮呈送给阁部的回文,他敏锐地察觉到其中存在许多表述模糊、语义不明之处。
首先,回文中并未明确提及李翰死亡的确切时间。
根据目前所了解的情况以及各方的陈述来看,邗沟翻船事故似乎成为导致李翰离世最为合情合理的缘由。
然而,如果大胆假设李翰上吊自杀这一事件发生于邗沟沉船案件之前,那么这场翻船意外便不再是致使李翰丧命的唯一因素。
所以李翰自缢的准确时间,在本案之中非常关键。
可恰恰回文之中没有提及。
还有,刺史崔亮在回文中说,第一个发现李翰自缢的是山阳县令鲁吉英。
这个鲁吉英有什么要紧之事竟然深夜去打扰上官?
李翰是来巡视漕渠,查察邗沟覆船案的。
那么可以断定鲁吉英去找他,说的一定是与漕渠和邗沟覆船有关的事情。
那么,那天夜里漕渠和邗沟发生了什么重大的事件,以致鲁县令要深夜面见李翰呢?
是邗沟覆船!
可是,当鲁吉英到达山阳行馆之时,发现李翰已经自缢身亡了。
他当时还不知邗沟覆船,又有什么理由选择死路呢?
如果李翰是在邗沟覆船之前死去,那这案子可就蹊跷了。
他为什么要自杀?
又怎么会留下那封绝命书,他此时还根本不知道邗沟发生了覆船之事呀?
是谁先于鲁吉英将邗沟覆船的事情告诉了李翰。
狄仁杰认为崔亮回文把三个最关键的环节竟然忽略了,这很奇怪。
而第四个疑点就是,崔亮率人搜查山阳行馆,发现了李翰留下的那封绝命书和鸿通柜坊开据的两张二十万两白银的凭信。
崔亮将两张凭信做为证物送达了阁部,却为什么不把李翰的绝命书送来呢?
如此重要的证物不上达阁部,究竟是为什么?
这四个疑点,都是本案最为关键之处,崔亮身为刺史不会不懂。
那么,是什么原因竟令其将这一切全部忽略?
这样做,是无心之失,还是有意为之?
狄春忽然来报,王周自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