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家穷得连个像样的厨房都没有。
就在西角小屋和正屋中间的夹缝里搭了个稻草顶,隔出一小个三角型的避雨区。
稻草顶下砌了个简单的灶台,有口半大的铁锅,另外还有个能煮汤的汤锅。
除此之外全家人用的那几个豁了口子的碗和那几双筷子,全堆在一只漏缝的木桶子里。
桶上边有个用稻草编的盖子,平时盖起来,起到防尘隔鼠蚁的作用。
向念娇在搞清楚那就是所谓的厨房后,心里头不是滋味儿。
另外李慧芝在她面前的窘魄她也看得出来,就没去厨房帮忙,而是站在大门边等公社的医生。
这边李慧芝从蓝布袋里把东西一样样拿出来的时候,眼睛简直瞪了又瞪。
面粉全是精面,还有几两新鲜猪肉。
另外连煤油都给买上了。
这几年唐家人已经快要忘记饺子是什么滋味。
自打一家之主唐大军瘫痪,家里的开销大多数都花在他的医疗上后,精面就从此没再吃过。
现在李慧芝每天苦来的工分,换成黑面养活全家都难。
还得从唐啸廷寄回来的医药款里抠一部分出来才能勉强度日。
肉,那就更不敢想象了。
整个六十年代有谁家吃过几回肉的。
眼下七十年代才开始,贫穷没有半点改变。
煤油灯,那也是时点时不点的。
全家人为了省这点灯油,长年过着天黑而歇的日子。
看着这三样东西,李慧芝眼泪水差点掉出来。
终于有点像样的吃食,可她却高兴不起来。
想想又差上一笔欠款,她的心里沉甸甸的。
“肉,肉肉……”
唐笑在一边没心没肺的拍着巴掌。
唐堂也乐得大眼眸笑眯成缝,天真无邪的说道:“娘,大嫂是个好大嫂呢!”
李慧芝勉强地绽了下嘴角:“笑笑,帮娘烧火。”
母子三人简单的对话全被向念娇收进耳中。
尤其是唐堂这个小家伙的那句:大嫂是个好大嫂。
她心中顿时掀起一波动容的涟漪。
唐家人其实都挺好的,就是原主太作了。
……
公社医生在唐满的带领下气喘息息地跑到唐家。
向念娇赶紧带着他进屋。
一番检查后给缝合了手上的伤口。
二十来岁的小伙杨医生还得苦口婆心地劝上两句:“唐叔,咱以后可不敢再胡思乱想了,你瞧瞧家里这么多人谁舍得你,得好好活着,只要你在,这家才是个完整的家知道吗?”
唐大军没吱声,头一扭,眼泪在眼眶里打转。
杨医生见此也不好再说什么,起身告辞。
这个年代的医疗费用都是劳保加自费。
像唐大军这情况,给缝了针上了药,自费得掏三毛钱。
杨医生摆了下手:“算了,我回去给记账,等家里有钱的时候再一次去结账。”
听他这语气,想必唐家在公社医务室里差的账不止这三毛钱。
唐老太满心感谢:“谢谢你了杨医生。”
杨医生一走,唐大军就哇的一声哭出来:“娘,是我对不起你,死没死成,还又给家里添了三毛钱的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