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明清时候的科举考试,也没有这么大难度。”
话是这样说,但周观还是很快依次填上了山茱萸、石斛、肉苁蓉、附子、五味子、官桂、白茯苓、麦门冬、菖蒲、远志。
这张方子名叫地黄饮子。
出自《黄帝素问宣明论方》。
周观曾翻阅过好几遍这本书。
之所以认定是它,是因为前两味药的顺序以及整个方子的用药数对得上。
说白了,没有理论根据,全靠直觉。
之后的十四道题基本都是这种套路,想的人抓脑袋。
其中两道,周观就没想出来。
要换了别的科目,周观高低得随便答一答,不会空着。
可医学之道关乎性命,没有敷衍的余地。
他索性空着了。
接下来是十五道判断题。
1:现有一病人,温病热邪久羁,热灼真阴,脉气虚弱,舌红,苔少,大夫开三剂大定风珠,病人服用一剂后,已然好转,二剂后痊愈,因不想浪费药材,又将第三剂喝掉,使得肝阳受损,茶不思,饭不想,是否应该调解?
周观被逗乐了。
大夫开了三副药,两副喝完就好了,可病人嫌最后一副药浪费,所以依旧给喝了?
世上有这种缺心眼的人?
没办法,题目就是这么出的。
他只能认真思考,谨慎答题。
“大定风珠是治风的方子,而肝脏又叫风脏。”
“题目也说了,病人是热久了,伤到了阴液。”
“题目里又说他喝了第三剂药后,肝阳受损,所谓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他这就是典型的阴胜阳病,所以前面那一大段其实是误导答题人用的,完全不用看。”
“五脏之中,肝脏克脾脏,而脾脏与胃互相表里,管的是消化和营养输送,肝脏病了,必然克脾脏,脾脏跟着病了,肯定不想吃饭。”
“像这种情况,当然应该选择汗、吐、下、和、温、清、消、补里的和法,也就是调解。”
想到这儿,周观果断打了个√。
……
做着做着,只剩最后五道大题。
一:百草霜为什么叫百草霜?如何炮制疗效最好的百草霜?
答:古人管灰、白色细微颗粒叫霜,而百草燃烧后的锅底灰符合霜的定义,所以叫百草霜。炮制百草霜时只要不投入有毒物质,成品疗效没有区别。
周观为什么这么确定?
因为他试过。
稻草也好,蒿子也好,烧出来的百草霜压根没区别。
二:伏龙肝的功效是什么?该怎么应用到临床上?
答:伏龙肝又叫灶心土,土得火之气,能壮脾脏阳气,故能统摄血液,止血生肌。外出血时可敷用,内出血时可服用。
和百草霜一样,伏龙肝也是基本快成为历史的药了。
但周观的芥子空间里没有电,炮制药材只能用古法。
所以他专门搭了几口灶。
烧着烧着,灶心土、百草霜就都有了。
他没有放着它们不用的道理。
用着用着,他自然对它们了如指掌。
三:委中穴放血可以治疗什么疾病?请最少列出五种。
答:可治疗腰椎病、颈椎病、恶疮、腹痛、小便不利。
别问为什么这么答,问就是同样试过且有效。
至于病人被治好后翻脸不认人。
抱歉,出了面包车,病人甚至记不起来是谁治好的他们。
四:ct是否有废除必要?为什么?
考虑了一番,周观答: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五:请试写出麻沸散的配方。
周观直接放下了笔。
麻沸散其实并不是一张方子。
而是一门搭配青囊经使用的可以麻醉人体的秘术。
周观估计华佗行医济世时,为了掩盖自己修行人的身份,这才将麻痹全身的功劳推给了麻沸散。
(其实是作者编不出来配方,只能杜撰,大家别笑话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