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个开店小窍门】
若脚下的路不够宽,试试另一条。
……
曹姐给的供货商,大多都是私人二批商。
这也不奇怪,毕竟单店的销售额就那么点儿,在批发商面前没有多少议价能力。
批发嘛,是看订货量给价格的。
打个比方。
你一次订10件脉动,二批商给你35元一件,如果你一次订50件,他就给你34元一件。
那如果单品一次订货量达到100件、200件呢,你就可以去找一级批发商谈到更低的价格。
即便是二批商,他们给的价格也比便利店总部的供货价要低5个百分点。
其中的原因,我在前面的69、70章里说过。
有了这些供货商,我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成本,增加利润。
同时,在对待总部的断货威胁时,也会有一些底气。
为什么只是“一定程度”呢?
因为曹姐给的这些供货商还远远不够。
曹姐之前开的,是传统小超市,销售的都是那些常规商品。
但是我们的便利店,各种鲜食、热食的销售却占据着很大一部分比例。
而这些鲜食、热食产品的供货渠道,大多是掌握在总部手中,更有甚者,是总部直接委托厂家贴牌生产的。
此外,不知道是因为总部精挑细选,还是故意为之,那些生产厂家也是极为分散。
就拿速冻包子来说,肉包是一个厂家,菜包又是另一个厂家,光是不同馅料的包子,就涉及四五个不同的生产商。
还有鱼蛋和关东煮。
“鱼蛋”、“关东煮”只是一个统称,其中又包含不同品种。
比如鱼蛋,分为炸鱼蛋、手打鱼蛋、包心鱼蛋、墨鱼丸、龙虾丸、撒尿牛丸、牛筋丸、鱼豆腐,有九种。
关东煮又分为北极翅、五香肉轮、蟹柳棒、海带节、魔芋丝等等不下十几种。
至于便当、三明治、饭团之类,每个品项虽然口味众多,厂家却是统一的,但都是便利店总部委托生产。
来到店里,我把所有鲜食、热食包装上的生产厂商一一登记下来。
然后,再到淘宝、京东等购物平台搜索相同品项。
功夫不负有心人,还真让我找到了一些。
但是,能够搜到的同款商品,大约只占到店里现有品项的三成。
还是太少。
远远不够。
由此看来,要想在货源方面完全摆脱总部,显然不太现实。
没办法,既然用着人家的东西,就会受到钳制。
就像咱们的芯片。
我跟朱磊商量了一下。
不管怎么说,我们已经找到了除特供商品外的大部分货源,那么为什么不试试部分替代呢?
就像咱们的芯片,高端技术上相对落后,但是中低端的部分产品已经可以国产化了啊。
于是,我打算在店里实施“部分货源自主替代计划”。
首先从旺季的饮料和冷饮开始。
饮料和冷饮的销量大,旺季走的快,如果能实现国产替代……
不是,是货源替代,那么势必可以增厚不少利润。
选择冷饮和饮料还有另外一点考量,那就是推广费用。
可口可乐、康师傅、统一、和路雪、伊利,这些大品牌财大气粗,人家手指缝里漏出来那点儿都够咱每餐加个蛋了。
不过,在实施这个计划之前,还有一个重要问题需要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