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言惊醒起床,不觉大声叫唤。家人听到他呼叫的声音,赶紧过来探望,看到他的疮口流出浓汁,大约有一升左右,他所患的瘰[病-丙+历]竟因此痊愈了。
昌言从此专心受持金刚经,常诵不辍,活到了六十九岁,在长安元年时寿终。
十二反[目+重]复正
周少岳,讳之程,明朝昆山人。五十岁时,忽然失明,眼睛的瞳孔变成碧绿色,纵然是大白天,仍然感到一片黑暗。他自以为残废,因此一心归依佛门,以消除宿世的罪业。他每天清晨诵金刚经三卷,诵经时一心不乱,高声读诵,如果有客人来访,也不停下来接待客人。
如此专心勤诵了十五年,有一天,忽然发现眼前似乎有一片亮光,但是一会儿又消失了,他惊疑万分地叫家人来看,家人看到他左眼的眸子已能转动。又过了两个月,两眼就完全恢复正常,重见光明,甚至比年少时的眼力还好。
少岳有感于金刚经的功德,更加虔诚读诵,后来活到八十岁,无疾而终。
人们往往由于「因循」二字而蹉跎一生,少岳因业障现前,两眼失明。要是没有这段因缘,恐怕还不知悔悟,到老蹉跎,一无所成,随著业力流转于生死苦海。这大概就是所谓的「因祸得福」「逆增上缘」吧!
十三两眼复明
明朝常州有位女尼,名叫慧贞。她是宦官之后,自幼举止有节,长大后想要出家,得到父母的允许,并送她到楞伽庵。她出家后,朝夕持诵金刚经。
同庵中,有位女尼因秽事败露,波及慧贞。慧贞此时正患眼疾,深感愤恨不平,因而两眼俱盲。这样过了三年,慧贞仍然朝夕持诵金刚经不辍。有一天梦见金刚神告诉她说:「你的行为并没有瑕疵,应当让你重见光明。」隔天清晨,她睁开双眼果然重见光明。后来活到九十岁,无疾坐化。
十四割股疗亲
周得闻,字君升,清朝吴县人。他天性至孝,五十多岁时,犹割股治疗母亲的疾病。母亲去世时,他悲痛逾常,遂发愿常斋,并持诵金刚经,预定三年之内念满若干遍,礼忏回向亡母。他日夜不停地勤诵,致使眼睛生翳,看不见任何东西。
虽然双眼失明,他仍不停地诵经,从不停辍,当他快念完时,双眼竟然复明。知道的人都认为这是他的孝心所感动,也是金刚经的功德力所致。
有一天,他手里的念珠在路上掉落数粒,直到返家想起时,竟在家中的地上捡得,确实是原来的念珠,因此撰写了一篇《还珠记》,记载这段逸事。他屡次有瑞应,感到神力加被,因此更加勤诵不辍。
十五奉公爱民的蔡槐庭
蔡槐庭,明朝楚郡人,任嘉兴太守,洁己爱民,长斋奉佛,公余之暇则持诵金刚经。
槐庭的身体向来羸弱,尝说少年为诸生时,曾经染患重病,因为家贫无法买药医治,几乎濒临死亡边缘,从此发愿尽形寿诵持金刚经,疾病遂不药而愈。
后来参加科举,考中后出任官职,赴任时随身携带此经。他在任内能够不畏权势,爱民如子,自奉甚俭,平日所食,仅青菜豆腐,从不吃肉;穿著亦不求华丽,只穿廉价的布袍,从不穿昂贵的丝绢绸缎。
槐庭虽然贵为太守,但生活仍然清苦,并且时常用薪俸刻印金刚经及戒杀文,广行劝化,官署内几乎没有任何值钱的东西。
一般读书人当他窗下苦读时,亦有立志要洁己爱民,但是一朝出仕,多半忙于应酬,接受贿赂,上级有所需索,则向下属巧取豪夺,仗恃权势,欺压百姓,有时候尚不能得到上级的好脸色,真是可悲可叹!
蔡公槐庭,没有酬酢逢迎,故能爱民如子,不畏强权,这种廉政爱民的好榜样,足以为后代服官者所效法。
十六佛法非术数相命所能知
释德遵,唐朝义阳县人,住在申州大云寺。五十岁的那年,染患重病,全身乏力,病势危笃。
这时,有位张照藏,精于阴阳推命之学。又有一位张极,精通岐黄医术。张照藏替德遵推算八字,说他此时适逢厄运;张极为他诊断脉象,也说此病非针灸和药物所能救治。
既然如此,德遵心想:「与其等死,不如向佛法中祈求,或许尚有希望,也说不定。」于是发心开始读诵金刚经,他的身体虽然羸弱,且身染重病,但每天仍然念诵数十遍。
他端坐在蒲团上,不论白天和夜晚,都很精进的持诵,由于他虔诚恳切,所谓心诚则灵,业障逐渐消除,不到十天,未经服药,病况竟日渐转好,没多久就完全康复。德遵从此以持诵金刚经为常课。这时孟献忠任申州司户,德遵和尚已七十多岁了。
由此可知,大乘佛法的功德力,岂是术数、推命所能得知的!若非宿根深厚,深信佛法之人,又岂肯笃信实行呢?
十七医药只能医病不能医命
杜思纳,唐朝京兆城南人,任官潞州铜鍉县县尉,考满之后,已经七十岁了。由于年老气衰,染上重病,身体日渐虚弱,当时名医都说难治,虽药物治疗多时,未见起色。
这时,他的好友权瓘被派任为汉州司功,前来向他道别,思纳神色黯然,语气凄凉地告诉权瓘说:「我身患重病,此次分离,很有可能成为永别。佛法中有部金刚经,可以消除多生的业障,我想发愿读诵,如果能够痊愈的话,你我就还能再见面。」
思纳从此发心念诵金刚经,没过多久,病况渐渐好转,更加诚恳惕励,每当他持诵之时,都可看到佛像放出光明,增加他无比的信心。
后来权瓘返回京师,思纳已经痊愈,彼此都赞叹金刚经有如此不可思议的威神之力!
医药只能治病不能医命,倘能发至诚恭敬之心,受持读诵金刚经,现世中灭无量罪行,消除多生的业障,增长无上福慧,获最胜福田;若能更加念佛回向,决定往生西方,未来必证菩提。
十八闻经病愈
游珣贞,唐朝广平人。久视年间,任桂府户曹参军。其女患病多年,身体日渐消瘦,这时珣贞正好考满返回洪州,其女病况益加沉重,虽经服药多时,仍未见起色,就对他说:「女儿记得某年曾经读金刚经,如今临死之前,很想在佛堂再读一遍,若能如此,则死而无憾。」
珣贞夫妇听完此话,内心非常哀伤,不禁痛哭流泪,在佛堂里找出金刚经,然因其女身体虚弱,眼睛无法睁开,口也不能读诵,珣贞夫妇于是一起为她读了数遍。
一会儿,她的眼睛逐渐睁开,手指著经卷,好像是索取阅读的样子,珣贞夫妇见状,就将经卷放在她手上。这时候,她仍然读不出声,只是眼睛看著经卷,似乎是在默念。
不久,佛堂中忽然放出光明,经卷也放射光芒,所有在佛堂里的人,见到这种瑞相,无不齐声赞叹,大家也同时看到她的脸上冒汗,一会儿便汗流浃背,想要睡觉。经过一夜的休息,醒来后告诉家人说:「我全身的痛苦,已经完全消失了。」不到十天,身体完全复原。从此以后,他们全家都勤诵金刚经。
世界上有很多疾病,医药是无能为力的,这都是多生以来杀生食肉之罪业所感。以佛法来说,凡是遇到疾病,除了延请医生治疗之外,更应广行善事,戒杀、放生、诵经、礼忏,才能消除业障,如果病情严重,无法治愈,更应专心念佛,求愿往生,切勿杀生拜神,徒增业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