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八十二章 飞来横锅(4)
第(1/2)页

“侯尚书,你过了!”

朱高炽再次回头,看向侯庸,“朝堂论政,要就事论事!”

“下官就是在就事论事!”侯庸硬硬的回了一声,目光看向朱允熥,“他在山东就闹出这么大的乱子,若是日后在江南推行新政,那些名门望族,那些书香门第会是何等反应,臣不敢想!”

“这老儿以后离他远点!”

另一侧的李景隆一直默默低头,心中却不断的思量。

“以前没发现,侯老头骂人不带脏字,害人不用损招儿呀!”

山东学子罢考的根子,在于李至刚,而李至刚的根本在于新政。

但侯庸从头到尾没说话新政一个不字,但却把李至刚贬了个一文不值,狠狠的上了一次眼药。

想着,他忽然心中一动,目光扫扫在运气的朱高炽。

“这俩人一伙的!”李景隆心中暗道,“搁着演戏呢!”

李至刚和侯庸本就不对付,而且现在李至刚成了吏部侍郎,和侯庸从不对付变成了明争暗斗。

眼前这死胖子,他和李至刚也不对付呀!

要知道人家李至刚那位钦差大人离京的时候,是他拉着卓敬和陈迪过去的。后边这两位,可都是在京城之中,代行李至刚侍郎之职的。

随后,李景隆目光转转,心中又道,“南书房这些人除了小解,有一个算一个,都他妈老谋深算!”

“啧啧!”想到此处,他又生出几分幸灾乐祸之心,“李至刚呀!你是怎么做到让这么多人都讨厌你的?呵呵,就算你新政一事上立功匪浅,可又怎能挡住将来的群起攻之呢?”

朱允熥坐在宝座上,臣子们的神色尽收眼底。

其实他不是不知道,侯庸的言外之意,也不是不知道这些臣子们内心的真实想法。而是作为帝王,他有着自己的考量。

这种考量就是他一直忽略的一个问题,人文。

后世满清雍正时期推行的新政,其国家的人文社会环境和今日截然不同。江南士林在满清的屠刀下只求能活着就行,而大明朝开国到现在,三十多年间,虽说对读书人不是那么好,但毕竟是养士。

国家尊重士绅阶层,且依赖。

而且这种尊重延伸到特权上,也是为了鼓励北方各地从战乱中早日走出来。

这种初心是好的,哪怕时候士绅会变成帝国的顽疾且不治之症,但初心毕竟是好的,而且在最开始是有效且有用的。

可话又说回来,朱允熥所处的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阶段。

他必须要做出改革,否则好事变成了坏事,否则就给后代留下了慢性病。

长痛还是短痛?

治国不能单纯的看对或者错,必须辩证来看,必须衡量取舍之道。

如果说李景隆只是看到了人心和计谋的话,朱允熥则从侯庸的话中听出另一番含义。

“皇帝不能太急,帝国要因地制宜,人要因材施教。选用那些酷吏,只能用一时,不能用一世!”

但是对于这种士绅阶层的挑衅

朱允熥习惯性的用手指敲打桌面,发出轻微的声响。

同时心中苦笑,“看来日后,我这暴君的名号没跑了!”

想着,他目光微转。

忽然间发现,李景隆坐在下边小眼睛提溜乱转,一看就知道没憋好心思。

“曹国公!”朱允熥轻声道。

“啊!嗯?”李景隆一愣,“臣在!”

“这事你怎么看?”朱允熥缓缓端起茶盏,遮住眼睛。

尽管李景隆看不到皇帝的目光,可还是心中发毛。

以前这种事,皇上是不问他的,今儿怎么?

他脑筋飞快的运转,目光看看旁边,朱高炽嗖的扭头。

他又看看徐辉祖,丫跟佛爷似的坐着。

“臣”他硬着头皮,“臣一介武夫,这等政事臣实在是”

说着,他说不下去了。

第(1/2)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都在看:每个世界都有一个恋爱脑老婆路人甲她美貌又强大前夫让让,挡到我二婚秀恩爱了穿成反派她却只想过富贵生活快穿:我靠打工成为人上人太后风流:儿臣这孝心不要也罢嘿哈,快穿一霸横扫天下炼器修仙传愚孝半生,替嫁后我断亲全家末世:我带着系统吃香喝辣七零离婚夜,茶艺美人被大佬缠疯了四合院:我听劝,你们怎么疯了?她发疯,他兜底,团宠谁都惹不起修仙之男鼎炉老婆孩子都选白月光,这婚我离定了双修至尊60年:开局荒年我带家人吃香喝辣七天:丧尸危机从开始到结束如何从都市爽文干到修真世界考场搞科研,我被军方连夜带走!闺蜜同穿八零!硬汉难撩,不行就离闺蜜齐分手!上恋综挑花眼人贩子拐我进山村?我这村老祖爷回家当官:从乡镇公务员开始千亿前妻带崽归来,马甲藏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