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除熱,利腸,去風,化痰,涼血,解毒,大小便下血,燒灰,快痘瘡,及治癰疽,齒,偏墜,痔漏,胎毒,下乳。
按:絲瓜老者,筋絡貫穿,房隔聯屬,故能通人脈絡。
附:藤,用近根三五尺者,主蟲食腦中,鼻流黃水而痛,燒存性,酒調服。
南瓜
味甘,氣溫。
主補中益氣。多食髮腳氣、黃疸。
越瓜
即稍瓜,味甘,氣寒。
主利小便,去煩熱,解酒毒,燒灰敷口吻瘡,及陰莖熱瘡。生食多冷中動氣,令人心痛,臍下癥結,發諸瘡,暗人耳目,不益小兒,天行病後不可食。
冬瓜
(附:瓜練、瓜子、藤)
味甘,氣微寒。三月生苗引蔓,葉團而有尖,大者如斗而長,皮厚有毛,初生正青綠,經霜生白粉。忌酒、漆、麝香、糯米,觸之即爛。不被霜,食,令人反胃。
主小腹水脹,利小便,止消渴,除心胸滿,解頭面熱。發背、疔癰,切片置瘡上,熱則易之,甚良。
按:冬瓜,性走而急,故能分散熱毒氣,又能下氣。但久病、陰虛者,均忌之。
附:瓜練,味甘,氣平。主五淋,絞汁服之;又可浣衣膩,去。
附:瓜子,味甘,氣平。主腸癰,除煩滿不樂,去皮膚風。
附:藤,燒灰,可去繡黥;煎湯,洗黑、瘡疥;搗汁服,解木耳毒。
胡蘿蔔
味甘、辛,氣微溫。八月下種,苗如邪蒿,莖有毛,辛臭不可食。冬月掘根,似鮮地黃,有黃、赤二種,微帶蒿氣,生熟皆可啖。
主下氣,補中,利胸膈腸胃。
蕨
味甘,氣寒,滑。二三月生芽拳曲,長則展開如鳳毛,高三四尺。莖嫩時採取,以灰湯煮去涎滑,曬乾作蔬;根紫色,搗臼有白粉,掘取亦可救飢。
主去暴熱,利水道。多食,泄陽氣。
薇
味甘,氣寒。枝蔓生,莖葉氣味,皆似豌豆。其藿作蔬入羹,即野豌豆之不實者也。
主久食不飢,下浮腫,利大小腸。
芋子
(附:野芋)
味辛,氣平,滑。有小毒。當心出苗者,為芋頭;四邊附之而生者,為芋子。
主寬腸胃,充肌膚,破宿血,飲汁止血、渴;和鯽魚煮食,下氣;浣衣膩。
附:野芋,味辛,氣冷。有大毒。主醋磨,傅蟲瘡,惡癬。
木耳
(附:桑耳、槐耳、柘耳)
生樹各種,性味亦異,惟槐、桑樹者良,柘木者次之,其餘樹耳,多動風氣,發痼疾。
附:桑耳,味甘,氣平。主漏下赤白,血凝月閉,產後血凝,癥瘕積聚,衄血,腸風瀉血。
附:槐耳,味苦、辛,氣平。主五痔,脫肛,下血,陰中瘡痛。
附:柘耳,主肺癰,咳唾膿血腥臭,用一兩,同百齒霜二錢,糊丸,米飲下三十丸,甚捷效。
香蕈
味甘,氣平。生松、桐、柳、枳上。紫色者,名香蕈;白色者,名肉蕈,皆濕氣薰蒸而成,易與土菌相亂,慎之。
主益氣不飢,治風破血。
磨菇蕈
味甘,氣寒。埋桑、楮諸木於土中,澆以米泔,待菇生採之。長二三寸,本小末大,白色,柔軟中空。一種有窠眼者,名羊肚菜。
主益腸胃,化痰,理氣。
土菌
味甘,氣寒。有毒。凡煮,投以姜屑、飯粒,色黑者殺人,否則無毒。
主燒灰,傅疥瘡。
按:菌,冬春無毒,夏秋有毒,有蛇蟲從下過也。夜中有光者,欲爛、無蟲者,煮之不熟者,煮訖照人無影者,上有毛下無紋者,仰卷赤色者,並有毒殺人。中之者,必笑不止,苦茗、白礬,勺新水,咽之即愈。
皂莢菌
味辛。有毒,不可食。
主積垢作痛,泡湯飲之,微泄效,未已再服;腫毒初起,磨醋塗之;腸風下血,溫酒下一錢。
石耳
味甘,氣平。
主明目,益精,大小便脫肛。